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1 19:34:03
今年7月以來,光伏產業奏響了漲價進行曲。但8月中旬之后,光伏產業鏈價格在高位企穩,上漲勢頭沒有持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平價上網時代,下游很難承受中上游持續漲價。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判斷,多晶硅料價格企穩后,預計在11月會出現下降。
每經記者 胥帥 陳星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今年7月以來,多晶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和玻璃輔材共同奏響了一首漲價進行曲。
然而,8月開始,光伏漲價并未持續,價格反而趨向平穩。多位行業內企業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平價上網時代,下游很難承受中上游持續漲價,前期漲幅較大的上游硅料難有繼續上漲的基礎。
今年7月以來,光伏產業奏響了漲價進行曲。其中,多晶硅料一個多月時間超過70%的漲幅讓關注光伏行業多年的分析師也感嘆“活久見”。但8月中旬之后,光伏產業鏈價格在高位企穩,上漲勢頭沒有持續。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最近一周,多晶硅成交價整體持穩。原因是從市場供需看,新疆地區多晶硅企業陸續開始恢復生產,供應小幅增加,個別硅片企業開工率略有調整,需求小幅減少,故下游以此作為壓價依據。因此,上下游博弈致使多晶硅市場整體持穩運行。
論壇上,趙家生發表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星 攝
9月10日,在2020第三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硅業分會會長趙家生表示,受多晶硅重要產地的企業檢修及需求回暖等影響,多晶硅供應減少、需求增加,造成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目前多晶硅仍延續供應緊張的局面,下半年價格預計將在波動中上漲,并逐漸回落到穩定水平。”趙家生補充道。
這與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的判斷接近,多晶硅料價格企穩后,預計在11月會出現下降。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即便價格企穩,但9月的多晶硅料仍然維持緊平衡狀態。
“由于7月、8月的供應缺口,截至8月底,國內庫存已經消化。9月份的市場供應需要一些進口產量。”趙家生表示,盡管短期內價格將會在高位波動,但他相信在國內多晶硅供應恢復后,價格將逐步恢復到相對合理的水平。
有一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硅料價格持續往上走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目前各個大廠都在復產,“9月份產量會比8月增加四五千噸。”
盡管8月中旬,硅料價格報價達到了10萬元/噸,但該業內人士表示,10萬元/噸再往上漲很難,與成本相比,這么高的利潤率很難持續。
在光伏上游硅料產業中,通威股份基本把成本做到了行業最低,今年上半年,其平均生產成本為3.95萬元/噸,新產能平均生產成本為3.65萬元/噸。硅料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產能擴張的速度很快。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價格這么好,很多硅料企業恢復生產,產量上去了,“價格一直上漲不符合市場規律。”
據其判斷,9月硅料的價格還不會下跌,畢竟還存有缺口,但到了10月底,缺口就沒有了。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表示,行業價格始終是一個動態平衡過程。“價格漲了,利潤多了,生產的企業也就多了,產量上去了,供需又會回到一個平衡,所以價格肯定是動態平衡的”。
不僅是硅料,光伏制造端各環節的價格均在上漲。對此,有組件企業表示,下游組件端很難承受中上游持續的漲價壓力。
特變電工總經理黃漢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硅料價格沒有繼續上漲,保持穩定,“漲到一定程度,下游建造成本會變高。”
下游需求和建造成本反推上游各個環節價格增加,如果超出太多,下游建設電站就沒有利潤,需求就會減少。
黃漢杰也講到了光伏產業鏈內部的價格博弈過程。
“硅料價格到達合理的價格區間,有利于行業上下游,特別是有利于下游推廣。裝機量越來越大,有利于光伏產業做大。如果單純追求某一個環節的高利潤,不利于公司品牌推廣。”黃漢杰表示。
海泰新能董事長王永則對記者表示,今年組件需求相比去年增長較高,但今年組件價格較去年降低了30%,“今年第四季度是光伏裝機旺季,但相對的,還得看市場能不能接受你(中上游)的價格。”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國內硅料產能在逐步恢復,但并不意味著明年有新增產能入局。據記者在會場了解,硅料企業沒有大的擴張計劃。
而光伏裝機量的需求會推動市場供應增加。有業內人士預計,2020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大約在120GW左右。而后疫情時代,光伏將是最有競爭力的能源,2021年,全球光伏裝機量有望快速提升到140GW~150GW。預期到2025年,全球光伏年裝機量將會超過300GW,對多晶硅的年需求量也會將提升到每年70萬噸以上。
王勃華還談到現在光伏產業的三個趨勢——產業結構加速調整,擴產以頭部企業為主,擴產加速技術升級。“現在擴產單體規模在擴大,今年到明年,產業集中度會大幅度提升。”比如,光伏產業鏈的硅片企業正在積極擴張,硅片擴張也將拉動上游硅料需求。
9月10日晚,隆基股份披露一份公告,上調了2021年對通威的硅片銷售數量。根據此前的框架合同,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隆基股份向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銷售單晶硅片數量合計為48億片(其中2020年、2021年、2022年合同數量分別為14億片、16億片、18億片)。雙方還簽訂了《硅片采購框架合同之2021年度長單合同》,就2021年度單晶硅片的采購數量等事宜達成補充協議,將框架合同項下的2021年度長單合同數量調整為26億片。
根據當時PVInfoLink公告的光伏產品市場平均價格進行測算(P型單晶硅片-180um3.06元/片),預估合同總金額約130億元,分別占隆基股份2018年、2019年經審計營業收入的約59.12%、39.5%。
從資本市場來看,此前,隨著市場價格瘋漲,光伏企業的股價也迎來一波上漲潮。市場價格回穩的同時,資本市場也止跌。9月11日,通威股份股價漲停;隆基股份大漲9.25%,續創歷史新高。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各個環節價格上漲,全國平均度電補貼強度則較去年同比下滑49.2%,且全球中標電價創新低。這也意味著,在平價上網時代,光伏終端很難進行大幅度的價格上調。
“瘋狂的漲價”雖難以持續,但光伏行業人士也害怕回到艱難生存的時期。趙家生表示,從2019年到2020年6月,多晶硅的平均價格均低于行業平均綜合成本,全行業幾乎處于虧損狀態。其表示,行業平均利潤水平維持在20%以上,是保證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實習生范芊芊對此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