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8 23:39:26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爆款基金再現。8月17日,中歐基金旗下“中歐阿爾法混合”基金公開發行。80億元的募集上限,獲得500億元的資金認購,預計配售比例僅有16%左右。
類似“中歐阿爾法混合”這樣的爆款基金在今年頻頻出現。8月發行的廣發穩健回報混合基金,募集超200億元,而該基金的募集上限為150億元;7月發行的鵬華匠心精選混合基金,認購金額接近1300億元,但其募集上限僅為300億元;而年初陳光明旗下睿遠均衡價值一天就攬下1224億元,最終配售比例只有5%~6%。從全年來看,“一日售罄”的基金產品已經多達90只。
截至目前,年內已成立公募基金897只,發行份額1.84萬億元,超過2015年全年1.65萬億元的歷史紀錄。如今,2020年還剩下4個多月時間,這一紀錄還會被不斷刷新。
但在爆款基金集中出現的另一面,卻是基金的大規模贖回。筆者根據Wind統計,在5854只混合型、股票型基金當中,今年二季度被凈贖回的有5295只,占比超過90%,其中贖回份額超過5億份的基金有154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154只被大額凈贖回的基金當中,成立時間在1年內的多達80只,資金的快進快出特征十分明顯。
雖然爆款基金在吸納資金入場,但老基金卻在大量失血,其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公募基金實際給A股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遠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多。據太平洋證券分析師徐玉寧統計,二季度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2858億元,但同期凈贖回規模2485億元,也就是實際增量資金只有373億元。
隨著注冊制改革、退市力度加大、居民財富重新配置等因素的綜合作用,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通過基金間接投資A股,這是非常積極的變化。但基金本身也可交易或者贖回,個人投資者頻繁買賣與機構爭奪排名等因素,使得部分基金換手率奇高,比如在滬深兩市上市的280只股票型ETF當中,日換手率超過5%的就有76家,其中800ETF基金換手率更是高達67%,堪比科創板上市的新股。
沒有長期持續繁榮的基金產品,也就不會有長期的投資者。對基金公司來說,如何跳出頻繁發新基金,老基金又被大規模贖回的困境?
筆者認為,一方面,基金公司要進一步將“為客戶創造財富”作為經營重心,用長期存續的優秀基金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可信賴的預期,而不是用頻繁發售新基金、制造明星基金經理等方法惡性競爭。另一方面,基金產品銷售過于依賴銀行,而銀行只有賣新基金才能賺到最多的錢,必然傾向于鼓勵客戶贖回老基金并購買新基金,但基金的頻繁申贖有交易成本,且新基金的費率遠高于老基金,這和客戶利益沖突。基于此,基金公司應當通過建設線上等直銷渠道,或者與銀行重新協定利益分配模式等,確保自身利益和客戶利益一致,與客戶形成穩定合作關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