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06 14:52:39
每經編輯|步靜
交通部網站8月6日消息發布《交通運輸部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3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A設施建設運營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絡、北斗時空信息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能船舶等逐步應用。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前瞻性技術應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一)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1.智慧公路。推動先進信息技術應用,逐步提升公路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水平。深化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門架應用,推進車路協同等設施建設,豐富車路協同應用場景。
2.智能鐵路。運用信息化現代控制技術提升鐵路全路網列車調度指揮和運輸管理智能化水平。建設鐵路智能檢測監測設施,實現動車組、機車、車輛等載運裝備和軌道、橋隧、大型客運站等關鍵設施服役狀態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智能維護。建設智能供電設施,實現智能故障診斷、自愈恢復等。發展智能高速動車組,開展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時速400公里級高速輪軌客運列車研制和試驗。
3.智慧航道。建設航道地理信息測繪和航行水域氣象、水文監測等基礎設施,完善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支撐全天候復雜環境下的船舶智能輔助航行。建設適應智能船舶的岸基設施,推進航道、船閘等設施與智能船舶自主航行、靠離碼頭、自動化裝卸的配套銜接。打造“陸??仗?rdquo;一體化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體系。
4.智慧港口。引導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堆場庫場改造,推動港口建設養護運行全過程、全周期數字化,加快港站智能調度、設備遠程操控、智能安防預警和港區自動駕駛等綜合應用。鼓勵港口建設數字化、模塊化發展,實現建造過程智能管控。建設港口智慧物流服務平臺,開展智能航運應用。建設船舶能耗與排放智能監測設施。應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電子單證、業務在線辦理、危險品全鏈條監管、全程物流可視化等。
5.智慧民航。加快機場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各項設施全面物聯,打造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能運行的智慧機場。鼓勵應用智能化作業裝備,在智能運行監控、少人機坪、機坪自主駕駛、自助智能服務設備、智能化行李系統、智能倉儲、自動化物流、智慧能源管理、智能視頻分析等領域取得突破。推進內外聯通的機場智能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發展新一代空管系統,推進空中交通服務、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智慧化。
6.智慧郵政。推廣郵政快遞轉運中心自動化分揀設施、機械化裝卸設備。鼓勵建設智能收投終端和末端服務平臺。推動無人倉儲建設,打造無人配送快遞網絡。建設智能冷庫、智能運輸和快遞配送等冷鏈基礎設施。推進庫存前置、智能分倉、科學配載、線路優化,實現信息協同化、服務智能化。推廣智能安檢、智能視頻監控和智能語音申訴系統。建設郵政大數據中心。開展新型寄遞地址編碼試點應用。
7.智慧樞紐。推進綜合客運樞紐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道路客運電子客票,鼓勵發展綜合客運一體銜接的全程電子化服務模式,推動售取票、檢票、安檢、乘降、換乘、停車等客運服務“一碼通行”。推動旅客聯程運輸服務設施建設,鼓勵建設智能聯程導航、自助行李直掛、票務服務、安檢互認、標識引導、換乘通道等服務設施,實現不同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
8.新能源新材料行業應用。引導在城市群等重點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鼓勵在服務區、邊坡等公路沿線合理布局光伏發電設施,與市電等并網供電。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和樞紐場站推進智能照明、供能和節能改造技術應用。推動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推進碼頭岸電設施和船舶受電設施改造,著力提高岸電使用率。鼓勵船舶應用液化天然氣、電能等清潔能源。推動新能源、新材料在港口和導助航設施等領域應用。推動長壽命、可循環利用材料在基礎設施建造、生態修復和運行維護領域應用。
(二)助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9.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協同應用。結合5G商用部署,統籌利用物聯網、車聯網、光纖網等,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與公共信息基礎設施協調建設。
10.北斗系統和遙感衛星行業應用。提升交通運輸行業北斗系統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能力,推動衛星定位增強基準站資源共建共享,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服務。推動在特長隧道及干線航道的信號盲區布設北斗系統信號增強站,率先在長江航運實現北斗系統信號高質量全覆蓋。建設行業北斗系統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圖,整合行業北斗系統時空數據,為綜合交通規劃、決策、服務等提供基礎支撐。推進北斗系統短報文特色功能在船舶監管、應急通信等領域應用。探索推動北斗系統與車路協同、ETC等技術融合應用,研究北斗自由流收費技術。
11.網絡安全保護。推動部署靈活、功能自適、云網端協同的新型基礎設施內生安全體系建設。加快新技術交通運輸場景應用的安全設施配置部署,強化統一認證和數據傳輸保護。
12.數據中心。完善綜合交通運輸數據中心,注重分類分層布局,推動跨部門、跨層級綜合運輸數據資源充分匯聚、有效共享,形成成規模、成體系的行業大數據集。推動綜合交通運輸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綜合運用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等數據資源,深化行業大數據創新應用,以數據資源賦能交通運輸發展。
13.人工智能。持續推動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智慧工地等研發應用。建設一批國家級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測試基地,豐富不同類型和風險等級的測試場景,完善測試評價體系,提升測試驗證能力。圍繞典型應用場景和運營模式,推動先導應用示范區建設,實施一批先導應用示范項目。
(三)完善行業創新基礎設施。
14.科技研發。加強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要載體為引領的交通運輸領域科研基地體系建設,鼓勵社會投資科技基礎設施,推動一批科研平臺納入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推進創新資源跨行業共享。鼓勵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協同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促進產業基礎能力提升。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觀測網建設,試點開展長期性能觀測,加強基礎設施運行狀態監測和運行規律分析,支撐一流設施建設與維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