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9 21:25:44
中基協最新發布的公募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資產凈值累計達到17.78萬億元。相比于2020年3月底的16.64萬億元,單單一個月時間就又增長了1.14萬億元。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今日晚間,中基協公布了截至4月底的公募管理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4月份,所有類型的基金管理規模均出現了增長,且單月累計增長規模超過萬億。
4月份的強勁增長,也使得公募基金的管理總規模不僅一舉突破了17萬億元,更是創紀錄地達到了17.8萬億元。如果再加上5月份新發基金的規模,實際上已經直逼18萬億。
中基協最新發布的公募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129家基金管理公司、12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累計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累計達到了17.78萬億元。
相比于2020年3月底的16.64萬億元,單單一個月時間就又增長了1.14萬億元。
如果分各個類別來看,不管是股票基金、混合基金還是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均出現了明顯的增長。
先來看股票基金,4月底的管理規模為1.49萬億元,而3月底的管理規模為1.41萬億元;再看混合基金,4月底的管理規模為2.32萬億元,而3月底的管理規模約為2.11萬億元。
固收類產品方面,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的規模增長更是非常明顯。其中,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從3月底的8.21萬億元增長至4月底的8.62萬億元,規模增長超過了4000億元;債券基金的管理規模從3月底的3.08萬億元增長至4月底的3.43萬億元,規模增長超過了3000億元。
其實不只是4月份,今年以來固收類產品的規模增長一直比較明顯,這其中既有避險的因素,也有投資者在相對穩健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的需求。最為明顯的就是,市場出現的以“固收+”作為概念的類絕對收益基金。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所謂的類絕對收益基金,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市場中性基金,而是通過大類資產配置的理念,在多種傳統資產之間進行輪動和性價比的比較,再加上更為精細化的風控措施,致力于在可控的風險暴露下,以一種相對低回撤的凈值路徑,實現盡可能好的可持續的收益。這類基金在公募產品中,多以二級債基、靈活配置型基金的形式為主。”
記者注意到,如果將“固收+”策略的基金簡單劃分為二級債基以及投資范圍中權益資產投資比例在40%以下、固收資產投資比例在60%以上的偏債混合基金,那么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市場上“固收+”策略基金規模超過5100億元,較去年末增長超過1800億元,增幅達53.8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連續突破多個整數關口。1月底時,管理規模突破15萬億元;2月底時,突破16萬億元;僅僅2個月時間,截至4月底,管理規模不僅突破17萬億元,甚至離18萬億元已經很近了。
而這種持續增長的趨勢或有望延續下去,并很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內繼續創出規模新高。一方面,從5月份的新基金發行規模來看,截至5月18日,5月份的新基金發行為524億元。
另一方面,5月以來隨著市場行情的不斷抬升,不少權益基金的資產凈值也在不斷提升。綜合兩方面的因素,公募基金的整體管理或已逼近18萬億元。
在規模不斷增長的背后,雖然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但是權益基金的增長才是最大的看點。
在2020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就指出,今年前4個月權益類公募基金募集金額4300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8倍,對改善市場結構、穩定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接下來,監管還將支持權益類基金產品創新,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比例和范圍,盡快推動實現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落地等方面的舉措。可以預見,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有望不斷攀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