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4 16:37:23
每經記者|潘婷 每經實習編輯|段煉
2020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攪動著全球的經濟格局。在這特殊的背景下,傳統的進出口基本處于停擺,但是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必需品進出口卻依然運轉順暢。
其中,跨境電商成為口罩和其他緊缺醫療防疫物資進出口非常重要的渠道。在疫情全球蔓延之時,跨境電商在支援其他國家醫療物資、支持全球“抗疫”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副行長、外匯局深圳市分局副局長李升高表示:支持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發展,既是國家穩外貿的戰略方針,也是適應產業革命新趨勢、促進進出口穩中提質的重要舉措。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了解到,目前跨境人民幣項下,對跨境電商主要有四項支持政策:跨境電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策、出口跨境電商直通車業務、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政策,以及境內銀行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
據介紹,2009年開始,國內企業就可以使用人民幣開展跨境貿易結算了。深圳是首批試點城市,十一年來,在跨境人民幣結算方面,始終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全市跨境人民幣收付規模1.69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位居全國第三,占全市本外幣跨境收支規模的38.7%,2020年1-4月全市跨境人民幣收付規模在19年新高的基礎上同比增長17.4%。目前,凡是依法可用外匯結算的跨境交易,企業都可以使用人民幣結算。
在調研中,銀行和跨境電商反映,在進口方面,比如境內居民海淘,目前在資金跨境支付上還比較便利。在出口方面,便利性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據了解,目前跨境電商出口收款模式有兩種:出口電商直接境內收匯,和出口電商通過境內支付機構收款。
其中,出口電商直接境內收匯模式需要逐筆進行國際收支申報和跨境人民幣信息報送,效率不太高;跨境電商通過銀行收款,可進入到出口跨境電商的交易環節,縮短出口電商收款鏈條,降低費用。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和銀行共同研究,推出"出口跨境電商直通車"業務,由銀行直接為出口跨境電商提供服務。
以深圳工行的模式為例:首先,跨境電商平臺海外經營主體或出口電商境外子公司,在銀行的自貿區分行開立外匯NRA賬戶;然后是"四個集中",集中在銀行自貿區分行辦理出口資金收款,集中進行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集中辦理結匯,集中進行信息報送;最后,將結匯后的人民幣,支付給分散的各個國內最終賣家。
截至2020年4月末,深圳轄內銀行通過出口跨境電商直通車模式共辦理跨境人民幣出口收款419億元人民幣,為出口跨境電商節約手續費6285萬元。
跨境電商直通車業務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跨境電商境外子公司的資金需求,現行跨境人民幣政策,允許并支持境內銀行為跨境電商的境外公司,提供人民幣貸款,以滿足這方面需求。跨境電商境外子公司只要符合境內銀行的貸款商業原則即可,在跨境人民幣政策上,沒有額外的門檻要求。
跨境資金結算是跨境電商業務的重要環節,據了解,常用的跨境電商外匯收支結算途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銀行渠道,另一個是支付機構渠道。
銀行渠道方面:跨境電商從事傳統貿易,在獲取海關報關單、合同和發票等交易單證后可以直接通過銀行進行資金收付和匯兌。如果是個體工商戶的電商小賣家,可以在銀行開立外匯結算賬戶辦理經常項下貨款收支,銀行一般是按照機構賬戶來管理的。如果不能取得紙質交易單證,又想通過銀行辦理外匯資金結算,外匯局〔2019〕13號文允許滿足條件的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商做資金結算業務。
以浦發銀行為例,2019年5月即啟動了相關業務的準備工作,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建設銀行級收款結算產品,幫助電商企業降低收款成本,提升收款結算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二是針對跨境電商企業設計融資產品,踐行普惠金融,圍繞企業的開店、進貨、訂單、銷售全生命周期給予融資支持。
支付機構渠道方面:目前,深圳有資質開展外匯業務的支付機構有財付通和平安付兩家。以平安壹錢包旗下平安付為例,在跨境電商領域,平安付提供定制化支付服務,并整合平安壹錢包B、C端的多場景服務,及平安集團的綜合優勢,為跨境商家對接提供囊括融資、收款提現、VAT、及外匯管理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截至2020年3月底,深圳支付機構累計完成跨境外匯支付196億美元,購匯筆數3.57億筆,提供了2.4億人次跨境支付服務,業務涉及貨物貿易、酒店住宿、機票、留學等各個領域。
疫情背景下,跨境電商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據悉,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了多項專門針對跨境電商外匯收支結算的相關便利化政策措施。
經常項目管理方面: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的通知》(匯發〔2019〕13號)文,便利跨境電商結算,促進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商提供的外匯業務能夠規范健康發展,同時允許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商提供資金收付結算服務。
二、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匯發〔2019〕28號)文,其中包括簡化小微跨境電商企業貨物貿易收支手續,支付機構或銀行根據匯發〔2019〕13號文辦理貨物貿易收付匯時,年度貨物貿易收匯或付匯累計金額低于20萬美元的(不含)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可免于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
三、2020年4月10日,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優化外匯管理支持涉外業務發展的通知》(匯發〔2020〕8號)文,其中包括優化銀行跨境電商外匯結算,支持更多的銀行憑電子交易信息為跨境電商提供資金結算服務。
資本項目管理方面,外匯總局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便利跨境電商的跨境投融資。例如,2019年3月,外匯局發布《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規定》(匯發[2019]7號),進一步優化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政策,可以支持具有一定規模的跨境電商集中運營管理境內、外成員企業的本外幣資金,強化企業內部管理,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又如,今年2月,經外匯總局批準,深圳啟動外債登記管理改革試點,企業可以在外債額度內進行一次性外債登記,在登記金額內自行借入外債,直接在銀行辦理資金匯兌,有利于跨境電商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靈活自主選擇最佳跨境融資時機,抓住低成本窗口期。
李升高強調:疫情影響下,跨境電商在生產、消費、服務等領域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推動內外貿易協調發展,實現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支撐傳統產業轉型等作用日益突出。但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跨境電商還遠沒有達到成熟穩定的發展階段,相對于傳統貿易形式給監管部門帶來了新的挑戰。近幾年,跨境電商、第三方支付等行業風險事件頻繁發生,反洗錢、反非法交易、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管理難度加大。因此,既要對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給予有關政策的支持,提供法律保障,又要規范其發展模式,逐步完善相關行業規范,促進其長期健康快速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