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7 22:21:47
事實上,電子煙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備受爭議,監管政策也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從2018年資本不斷入局到2019年各大廠商頻頻發聲,電子煙行業的激戰愈演愈烈。
就在7月,鉑德(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汪澤其帶領團隊在北京召開了一場發布會,兩個月后的9月17日,其又在北京發布新品。這兩場發布會,仿佛印證了電子煙行業的火熱,但汪澤其表示,“這種節奏相比2018年已經慢了很多,屬于電子煙的風口已經過去了”。
“電子煙不是一個沖著風口上來、乘著風口下去的行業,你可能做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如果起起伏伏,跟著風口來的話,可能就是一、兩年的時間,掙一把熱錢就走,這樣的企業肯定走不長久。”汪澤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風口”之后,電子煙增速或將放緩。與此同時,依靠網紅營銷引流的成本也會不斷提升,真正研究技術的企業才能從行業中脫穎而出。另一方面,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市場對于假冒偽劣產品的懲處力度也需要不斷加強。
作為從2014年入局的電子煙的“玩家”,李磊(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新聞記者表示,其實電子煙在幾年前就已經興起,只是近幾年資本的青睞和高調的營銷方式讓其走入大眾視野,整個產業也有了更多想象空間。目前各大廠商都處于搶占賽道的“發聲期”,均希望在這個火熱的賽道上“賺一把”。
根據2018年世界煙草發展報告,2018年全球新型煙草制品銷售額247億美元,同比增長45.8%,其中電子煙銷售額約145.2億美元,同比增長27%。
國內方面,各地方中煙公司也紛紛布局電子煙的研發,如云南中煙、廣東中煙等。目前國內電子煙多以線下渠道銷售為主,結合線上電商平臺推廣。
記者梳理發現,電子煙行業近三年公開的融資信息涉及到幾十個項目,2019年上半年發生十幾起融資事件。在資本的助力之下,電子煙行業迅速被推到了聚光燈前。
不過,隨著行業的發展,相關企業意識到目前存在的問題,從業者也需要思考電子煙的邊界在哪里,“掌握核心、守住邊界”是汪澤其反復強調的關鍵詞。汪澤其認為,行業中目前也有多個痛點尚待解決。例如,目前整個市場發展良莠不齊,需要抵制假冒偽劣產品,不然會擾亂市場秩序。此外,“不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不建議非吸煙人群使用電子煙,消費者遵守當地控煙條例,不在室內、公共場合使用電子煙”也是汪澤其的呼吁。
隨著行業入局者不斷增多,有廠商開始借力電子煙打起“社交牌”,例如通過APP、藍牙等方式進行消費者連接,增加用戶粘性。營銷手段方面,RELX悅刻最初借助互聯網營銷策略被市場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通過網紅營銷獲取流量,電子煙在廣告宣傳方面的政策監管也極大限制了產品推廣。例如,2019年5月初,RELX悅刻微信商城小程序因違反《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被暫停服務。就此,有券商人士分析稱,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解決產品推廣這一痛點或許是創業公司的新方向。
在汪澤其看來,電子煙的“風口”期已逝去,其不會選擇走網紅營銷的道路。單純依靠網紅營銷短時間內可吸引到一部分用戶,但不利于用戶的長期沉淀,真正死嗑產品、潛心研發的企業才有可能獲得長久。
投資人曹琦偉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兩年電子煙是一些資本選擇投資的火熱賽道,但隨著行業發展,監管政策對于企業的影響,企業的營銷方式,企業的成長性等要素也被投資人納入考量范圍,資本的態度也變得理性了許多。
事實上,電子煙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備受爭議,監管政策也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2018年,《國家煙草專賣局關于印發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的通知》顯示,積極推進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納入監管,進一步加強電子煙的市場分析和監管模式研究。
從今年初開始,電子煙相關監管政策密集出臺,深圳等城市均對電子煙鄭重表態,業界也將2019年稱為電子煙面臨的政策大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網站顯示,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已經進入批準階段,預計將于年內出臺。
眼下,隨著各國政策的變化,外界對于電子煙的爭議再起。談及這一點,汪澤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家標準的出臺一定會助力整個行業有序、健康發展,期待盡快頒布。
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的不斷變革和政策的變化,一些“分水嶺”也逐漸顯現。
廣發證券相關研報顯示,全球電子煙代工廠集聚中國,尤其是深圳、東莞等地。由于電子煙具制造門檻相對較低,目前國內有幾百家電子煙生產企業,其中大部分為50人以下的作坊式小企業。隨著行業品牌逐漸成型、產品逐漸普及,消費者開始關注煙具的霧化口感、是否有漏油或糊芯的問題等,品牌商開始關注大規模批量生產的能力、質量控制的能力等,具備研發實力的企業正在逐步凸顯。
企業的營銷情況也產生了變化。按照汪澤其的闡述,從眼下情況來看,2019年三季度電子煙的營銷活動強度比2018年同期減弱了許多。一方面,之前一部分拿到融資的企業狀況不太好,不會再去花大量資金在營銷上;此外,目前的戰略走向也已不是營銷戰。行業發展良莠不齊,各類企業混戰的時代告一段落,接下來應該是幾個主力品牌開始正面爭奪市場的階段。
不過,對于一些經銷商而言,電子煙市場依然十分新鮮。一位電子煙經銷商對記者表示,目前入局電子煙行業也是源于好奇,是否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能否達到銷售目標還需要市場的驗證和看企業的質量管控能力。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的變化,行業滲透率增長或許也會放緩。汪澤其認為,一方面,多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針對電子煙的監管政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策層面并不希望電子煙產業發展過快;另一當面,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電子煙市場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和初期較小的市場規模相比,電子煙的滲透率增長速度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