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3 13:17:56
澳聯儲政策聲明表示:有理由預期,澳大利亞需要一段較長的低利率時期,才能在減少失業方面取得進展,并在實現通脹目標方面取得更有把握的進展。委員會將繼續監控事態發展,包括勞工市場的發展,并在有需要時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以支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逐步達到通脹目標。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北京時間9月3日12:30,澳聯儲維持現金利率(Cash Rate,澳大利亞基準利率)在1.00%的歷史低位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決議公布后,澳元短線拉升、澳大利亞S&P/ASX200指數變化不大。
以下是澳聯儲政策聲明全文:
“隨著企業由于不確定性增加而縮減支出計劃,貿易和技術爭端正在影響國際貿易的流動和投資。與此同時,盡管通脹水平仍然較低,但在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中,失業率較低,工資增長也在加快。
全球金融狀況依然寬松。全球經濟持續的下行風險,加上通脹疲軟,已導致今年多家央行降息,人們普遍預期全球央行會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已經下跌,在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許多國家,國債收益率均處于創紀錄的低點。企業和家庭的借款利率也處于歷史低位。澳元目前處于近期的最低水平。
澳大利亞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低于早先的預期,家庭消費也受到長期低收入增長以及房價和營業額下降的拖累。展望未來,預計未來幾年澳大利亞的增長將逐漸增強,接近歷史趨勢。低利率、最近的減稅、持續的基礎設施支出、一些成熟房地產市場企穩的跡象,以及資源行業更光明的預期,都對這種前景提供了支撐。盡管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回升和房地產市場的企穩預計將支撐消費,但(澳大利亞)國內的主要不確定性仍然是消費前景。
近年來澳大利亞就業增長強勁,勞動參與率也創歷史新高。然而,近幾個月來失業率一直穩定在5.2%。工資增長仍然疲弱,目前幾乎沒有上行壓力,同時強勁的勞動力需求可以通過更多的供應來滿足。工資增長的上限也在影響全國公共部門的薪酬結果。工資增長也有望進一步加快。綜上所述,最近的勞動力市場結果表明,澳大利亞經濟能夠維持較低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
此外,通脹壓力仍然較低,這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無論從總體還是基本面來看,預計(澳大利亞)2020年的通脹率將略低于2%,2021年的通脹率將略高于2%。
有進一步的跡象表明,成熟的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在悉尼和墨爾本——出現了好轉的跡象。相比之下,新的居住活動有所減弱。住房信貸的增長仍然很低,投資者對信貸的需求繼續低迷,信貸狀況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貸狀況仍然緊張。抵押貸款利率處于歷史最低水平,針對高信用質量借款人的競爭非常激烈。
我們有理由預期,澳大利亞需要一段較長的低利率時期,才能在減少失業方面取得進展,并在實現通脹目標方面取得更有把握的進展。委員會將繼續監控事態發展,包括勞工市場的發展,并在有需要時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以支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逐步達到通脹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盡管處于創紀錄的低利率的環境下,并且也有所得稅削減等刺激措施,澳大利亞7月份的零售額仍下降0.1%,遠低于+0.2%的預期。據澳大利亞統計局于北京時間9月3日9:30公布的數據,除該國北部和西部州銷售額增加外,其他地區的零售額都有所下降。
在接受調查的6個行業中,除了家庭用品和食品零售外,所有類別的銷售額在7月均出現下滑,其中咖啡館、餐館和外賣服務領跌,當月下滑0.6%。此外,南澳大利亞的銷售額降幅最大,較6月份萎縮0.5%。與此同時,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的降幅要小得多,這兩個州的零售額降幅均控制在0.1%。以上所有數據均經過了季節性因素調整。
今年6月,澳大利亞零售額超出市場普遍預期,當月零售額增長0.4%,主要得益于當時澳聯儲近三年來首次放松貨幣政策,澳大利亞聯合政府也進入了新一屆政府任期。6月份的數據顯示,除了百貨商店外,所有零售部門的營業額都有所上升。
經濟學家們預計,澳大利亞經濟增長將在第三季度再次表現平淡。在近期公布的最終GDP數據后,聯邦銀行和西太平洋銀行都預計澳大利亞的季度GDP將在增長0.5%;而摩根大通和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則預計將僅增長0.4%。
“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住宅和企業投資的疲軟,以及庫存的大幅增加拖累并抵消了好于預期的凈出口,而公眾需求與預期大體相符”,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經濟學家凱欣·奧永(Kaixin Owyong)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悉尼先驅晨報》在報道中稱,如果不修正之前的GDP數據,這樣的結果將是澳大利亞的年增長率降至1.1%,為上世紀90年代初衰退以來的最低水平。
同樣于北京時間9月3日早間公布的數據顯示,得益于鐵礦石和煤炭等關鍵資源的價格上漲,澳大利亞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實現經常賬盈余59億澳元(是市場預期的四倍),更是是1975年二季度以來首次實現經常賬盈余,并創下歷史新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