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

          每經網首頁 > 公司 > 正文

          我樂家居業績增幅130%背后:高管頻離職、經銷商渠道模式承壓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5 17:31:43

          光鮮數據的背后,我樂家居曾遭遇高管流失、股權激勵計劃“流產”等難題。

          每經記者 陳夢妤    每經編輯 林菁晶    

          作為定制家居行業首批發布半年報的企業,我樂家居這幾天交出了一份相對理想的成績單。尤其是歸母凈利潤增幅近130%,在目前已公布業績的上市家居企業中排名第一。

          不過,上個月才度過上市兩周年紀念日的我樂家居,這半年來磕磕碰碰。第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為負的陰影剛剛散去,又迎來了高管的“批量離職”,以及外界對于其股權激勵計劃、經銷商渠道發展模式的質疑。

          針對高管流失、新一期股權激勵計劃落地情況、經銷商渠道管理等問題,“鎂刻地產”記者致電我樂家居董秘辦并向其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數據光鮮:上半年凈利增幅目前行業第一

          報告期內,我樂家居實現營收5.26億元,同比增長22.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46億元,同比增長129.26%,增幅在目前已公布業績的上市家居企業中排名第一。

          據Choice,2017年和2018年中期,我樂家居的營收分別是3.39億元和4.28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47.22%、26.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是1239萬元和1990萬元,同比增幅分別是1694.28%、60.56%。

          制圖:陳夢妤

          而從年度數據看,2017年和2018年,我樂家居的營收分別是9.15億元和10.8億元,同比增幅為35.32%、18.26%。

          細分領域方面,今年上半年,我樂家居全屋定制產品發展迅速,其中廚柜業務產品營收2.81億元,占總營收的53.38%;全屋產品營收2.45億元,占總營收的46.62%。與2018年同期相比,我樂家居全屋定制產品業務占比提升了6.32%。

          大宗業務渠道方面,我樂家居實現營收0.88億元,同比增幅達262.82%。根據其在財報中的表述,大宗業務的提升主要來自公司加大與全國TOP50地產商的合作力度,并搶占精裝修市場份額。

          從公開資料看,我樂家居成立于2005年,以定制櫥柜產品為主。2015年,我樂家居進軍全屋定制領域,產品從廚房延伸至客廳、臥室、書房、陽臺等。2017年6月,我樂家居正式登陸上交所。

          記者留意到,在家居建材市場面臨需求飽和,行業產能過剩以及增長放緩的大趨勢下,對于我樂家居上半年這份財報,多家機構均給出了諸如“大宗渠道高速增長、業績超預期”之類的評級報告。

          不過,上市兩年,我樂家居在營收增長的同時,增速卻逐年放緩。光鮮數據的背后,我樂家居還曾遭遇高管流失、股權激勵計劃“流產”等難題。

          人事變動:高管履職最短只有40天

          我樂家居是A股典型的“夫妻店”。

          上市之前,創始人繆妍緹直接持有公司86.02%股份,其丈夫汪春俊擔任公司總經理,并通過瑞起投資與開盛投資分別控制公司4.88%和4.12%股份。也就是說,當時繆妍緹與汪春俊夫婦合計控制公司95.02%股份,為絕對實控人。

          目前,據天眼查,繆妍緹和汪春俊分別持有我樂家居63.95%和5.26%股份,合計69.21%,依然為實控人。

          在今年1月2日我樂家居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渾水調研曾經就股權激勵對象中有18人離職提出問題——18人占到了披露激勵人數的1/6,對公司經營有何影響,離職率在行業內屬于什么水平?

          當時,我樂家居回應稱,股權激勵計劃對象覆蓋面比較廣,不僅有核心管理人員,也有一些技術人員,上述人員離職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公司離職率在行業內屬于正常水平。

          而此后,我樂家居的高管流失問題愈演愈烈。記者梳理公告后發現,2018年12月3日起至今,我樂家居已陸續發布多達6則高管人員任職變動公告,最近一則是8月6日獨董李明元辭任。而在5、6月,副總經理劉貴生、董秘張華、副總經理張祺陸續離職。這些離職高管,任期最長未達3年,最短只有40天。

          其中,去年12月3日副總經理沈陽離職一度備受關注。在加入我樂家居之前,沈陽曾是亞勝(中國)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華彬快消品集團市場總監、探路者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品牌副總裁。這距離我樂家居2018年10月26日官宣沈陽加入還不到兩個月。

          曾有投資者問及沈陽的40天“閃電”離職,公司回應稱沈陽是由于家庭原因,其就職前以為可以在北京、南京兩地來回跑,但之后發現難以克服,隨即提出離職。

          隨后離職的副總經理劉貴生,2017年10月30日履新,到今年5月6日離職時任期還未滿兩年。劉貴生是我樂家居高管中薪酬最高的,2018年年報顯示,劉貴生的薪資是122萬元。

          張華的任職期同樣不長,僅1年有余。加入我樂家居之前,張華歷任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經理、李寧體育有限公司內審內控部門經理、魔方(中國)公寓管理有限公司風險控制部高級經理、茂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副總經理。

          而張華前任是張憲華,2018年4月離職。也就是說,上市兩年的我樂家居,至關重要的董秘崗位已經換了兩人。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家居行業上市公司已經有超過20位高管發生職位變動,其中不乏索菲亞、好萊客等龍頭企業。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長江商報》采訪時曾表示:“高管變動如此頻密,當然很容易猜想公司內部存在不穩定性或其他因素。而且高管的密集離職,不管對公司發展,還是業務層面,都明顯不利。”

          記者留意到,在本報告期內去任的3位高管,涉及運營、財務、品牌等領域,不過按照我樂家居方面的說法,“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可能想照顧家庭,有的可能覺得自己的職業規劃跟預期不是很匹配,具體做事情的核心骨干并沒有發生變化”。

          薪資或許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我樂家居高管的薪資在市場上似乎并不具備競爭力。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獲悉,我樂家居本屆高管成員的薪資檔次為57萬元、109萬元、72萬元、32萬元等,而索菲亞、歐派家居等的高管薪資則多在百萬元級別。

          股權激勵:曾因業績未達標而失敗

          為了留住高管,我樂家居也不是沒有努力過。

          2017年8月,我樂家居曾發布一份股權激勵計劃,以2016年營業收入和扣非歸母凈利潤為基數,只要公司滿足2017、2018、2019年三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于30%、69%和119.7%,所有激勵對象對應考核年度的限制性股票便可解除限售。

          不過,在股權激勵的第一年,我樂家居業績就未達標,這一股權激勵計劃也隨之叫停。

          據Wind,我樂家居2017年的營收增幅是35.32%,而凈利潤增幅則是21.86%。

          隨后,我樂家居再度披露,稱因激勵計劃難以達到預期激勵目的,將對全部激勵對象共119人的股份進行回購注銷。

          從2018年年報看,我樂家居實現營收10.8億元,同比增幅僅18.26%。即使是與2016年6.76億元的營收相比,其2018年的營收增幅是60.02%,依然不及2017年這份股權激勵計劃所預期的69%。

          到了今年7月,我樂家居再次拋出面向94人的股權激勵計劃,并對增長率做了大幅調整。以2018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為基數,只要我樂家居2019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19%且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22%,2020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45%且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53%,2021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81%且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95%,所有激勵對象對應考核年度的限制性股票便可解除限售。

          根據Wind預測,我樂家居2019年的營收和凈利增幅分別為23.27%、28.63%。8月8日,我樂家居公告,擬向符合條件的94名激勵對象授予共計195萬股限制性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對比兩版股權激勵計劃,盡管實控人夫婦持有大比例公司股份,但都只愿意拿出總股本的1%進行激勵。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索菲亞。

          據媒體報道,索菲亞上市以來一共推出了4次股權激勵計劃。以2015年那次為例,當期索菲亞員工持股計劃覆蓋公司高管、核心技術人員、中層管理者和普通員工接近600名,以及省級、地級和縣級城市優秀經銷商近100名。同年,大股東柯建生對員工持股計劃進行了支持,向當時員工持股計劃的資產管理產品轉讓了部分股票,成本低于當時市場價的9折。

          經銷商渠道:從巨大壓力到“巨大失衡”

          我樂家居的矛盾還不止這些。

          就在7月8日的廣州建博會現場,數十位我樂家居經銷商身著“我樂家居坑害經銷商”字樣T恤,從全國各地趕到建博會我樂家居展臺前進行維權。

          記者聯系上一位當時的經銷商,其表示是“因為無法滿足廠家開新店、加任務的要求,部分經銷商被取消代理權,但我樂家居未處理好善后補償等事宜,引發了這次維權”。

          根據目前的公開報道,所謂“取消”大約為兩種情況,一是我樂家居出于在部分地區推動經銷改直營戰略,迫使原有經銷商退出;二是我樂家居為了盡快消化庫存,或讓原有經銷商加速店面擴張,或在已有經銷商的區域再另尋新經銷商,造成新舊經銷商矛盾。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家居品牌廠家在更換經銷商時候,往往會出面協調處理新經銷商在店面、樣品、庫存、售后等方面的問題,以便順利交班。而定制家居企業頻繁出現廠商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更多與定制家居行業的一些特性有關。

          記者了解到,我樂家居2017年開始加速渠道擴展,雖然大力拓展直營渠道,但經銷商渠道仍是其盈利的主要來源。

          據其年報,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樂家居共有經銷商740家,全屋專賣店362家,廚柜店700家。而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樂家居共有全屋專賣店496家,廚柜店787家,尚未公開經銷商數量。

          2014~2017年,我樂家居經銷商渠道占各渠道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3.92%、86.58%、87.78%和88.08%。2018年,經銷商渠道收入增長6.18%,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依然高達79.12%。

          制圖:陳夢妤

          有家居行業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定制家居行業對經銷商的要求其實很高,設計、服務、時間等成本都不低。不同于頭部企業動輒幾千上萬家經銷商和門店的龐大基礎,非一線品牌生存危機感強烈,對他們來說,經銷商是非常重要的盈利渠道。“這種巨大的壓力,就轉換為渠道招商過程中的‘巨大失衡’,即希望經銷商短期內創造更多收益,從而提升公司的行業地位。”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我樂家居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我樂家居 半年報 高管離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精品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 亚洲精品自产在线 |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 中文有码亚洲综合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