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4 18:01:03
有不少公開高調反腐的案例,但很多時候,房企的內部反腐是悄悄進行的。
每經記者 吳抒穎 每經編輯 林菁晶
朗詩集團的一則反腐敗公告再將房地產行業內部腐敗推上風口浪尖。
2019年5月21日發布公告指出,朗詩地產員工鄧敏在擔任成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等職務期間,在項目收購、營銷事項上涉嫌經濟犯罪,情節嚴重,本公司發現后立即向司法機關報案,司法機關現已對鄧敏采取逮捕強制措施。
朗詩是高調反腐的房企先鋒,它曾多次主動公布反腐敗公告。但事實上,大型房企的內部反腐已經是“常態化”的動作,很多大型房企例如萬科、恒大等,都有相應的監察部門。
品牌房企向來致力于減少腐敗的發生,分權而治、監察獨立和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是諸多房企努力的方向。
但正如一名TOP10房企的首席財務官在接受“鎂刻地產”記者采訪時提到,“人的因素是最復雜的因素,人性是復雜的。只要有人,腐敗就會發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部反腐仍將是房企持續探尋的課題。
房企的內部腐敗并不是偶發性事件。
一名TOP3房企的人士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每家房企每年都會有因為反腐被抓的人,“公司內部設置了審計檢查部門,那么多環節,買地、營銷,工程采購,每個環節都可能滋生腐敗。”
一名在房企負責營銷版塊的人士也形容,在營銷費用上,“拿回扣”在行業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實際上,在朗詩鄧敏之前,雅居樂海南區域總裁簡毓萍被開除也曾掀起波瀾。2019年1月,雅居樂地產集團海南區域總裁簡毓萍和雅居樂地產集團廣州區域副總裁蔡小鵬因嚴重廉政違紀雙雙被罰,簡毓萍被開除解雇、蔡小鵬被勸退。
內部的反腐文件顯示,雅居樂集團海南區域總裁簡毓萍擔任海南區域營銷部負責人期間,多次收受外部人員巨額賄賂,利用職務之便違規圈定優質房源給外部人員轉賣牟利,其行為已嚴重違反公司制度并損害公司利益,構成重大廉政違紀,并且涉嫌刑事犯罪。
在房地產行業,反腐敗已經是一個長期的、常態化的行為。典型的例子是萬達集團,據萬達官方發布的消息,萬達每年要審計一兩百次,涉及公司上千家。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萬達審計監督中心所查處的內部腐敗案例數目也在不斷增加。從2002年的處分2名員工、2006年的7人遭處分,到2012年處分員工64人,再到2013年處分員工180人,被處分的員工人數呈現猛增態勢。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些都是公開高調反腐的案例,事實上,房企的內部反腐多數時候都是悄悄地進行。“之前老板很器重的一個人,審計時發現了他有問題,但沒有細查,就讓他走了。也沒對外說。”一名TOP30房企的中層管理人士告訴記者。
“內部其實時不時就會有案例出來”,一名深耕舊改領域的房企人士指出。他提供了兩個案例,“有的項目是爛項目,高管收了錢,利用自己職位便利騙老板吹成了好項目”,還有的“舊改項目出現了員工和村里勾結合作欺騙公司的行為”,都很常見。
房地產是一個資金涌動的行業,人們總是很難拒絕金錢的誘惑。如果不從制度的設計上減低腐敗現象的發生,長遠來看,將持續侵蝕企業的利潤,甚至對企業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一名TOP10房企的中層管理人士分析其所在企業利潤率高于同行的原因時指出,“區位相同、產品類似的兩個盤,為什么我們利潤率能高于競品?很簡單,中間過程競品(利潤)被消耗掉了。”
他提到了一個因素,即是信息化系統的搭建使得企業內部的信息流動更加透明,每個環節的節點,資金流出流入,從這個系統上看得一清二楚,他認為,在這種信息公開透明的情況下,能被私下作手腳的可能性將會大大減低。
可供印證的是,萬達審計監督中心官方發布的消息也提到,萬達審計提效有賴于對信息化和新媒體的敏感與應用,“萬達各系統都開發了很多業務軟件,借助這些軟件審計人員足不出戶也可以發現審計線索。”
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只是內部反腐的一小步。明源地產研究院執行主編艾振強在接受“鎂刻地產”記者采訪時提到,目前曝光出來的都是知名企業,它們的信息化建設在業內都是領先的,“(信息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腐敗)。”
艾振強指出,房企內部反腐的方式無外乎將審計監察部門獨立,提供有獎舉報等方式來加強相關的工作。
從房企內部的人士來看,制度健全也是十分重要的反腐方式。多名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士在看待內部反腐的問題時均提到,要對權力進行約束,“分權”是他們提到的高頻詞。
“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上述負責營銷的人士指出。他認為,要盡可能減低腐敗的可能,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分權”,營銷部門、集團公司分別都有建議權,“看起來所有人都說得上話,但實際上所有人都說不上話。”
“一個乙方基本要搞定大多數人,才能確認自己中標,但這樣子代價太高,還不如不做。”上述負責營銷的人士續稱。
“做簡單不做復雜,做透明不做封閉,做規范不做權謀。”上述房企TOP3人士總結道。
(文章來源: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封面圖片: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