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2019-02-11 11:19:55
多家保險公司的數據都顯示,2018年理賠案和理賠金額同比上升明顯。諸多理賠案件中,意外事故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出險因素。多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理賠數據顯示,各類意外事故中,又以交通事故發生率最高,其次是高墜。疾病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多個公司的理賠數據給出了一致的結果,從理賠大數據的角度看,相較意外事故,疾病對民眾生命的威脅更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
春節假期接近尾聲,民眾返程高峰遭遇雨雪等惡劣天氣,近兩日多地高速接連發生多起車禍,讓春節假期蒙上悲傷的思緒。
2月9日20時左右,因雨后氣溫驟降,低溫凝凍導致路面濕滑,貴州石阡境內兩條高速100多輛車連環追尾,事故已致2人死亡,50余人受傷,其中重傷10人。
據安徽省安慶公安交警支隊官方微博2月10日消息,當日5時12分,岳武高速下行線安慶段44KM處發生23輛車多點相撞事故,造成現場4人死亡,1人經搶救無效死亡,4人受傷(無生命危險)。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僅僅三小時后,交通事故。2月10日8時11分許,在環巢湖大道廬江縣白山段,一輛小型普通客車與一輛小型轎車發生碰撞,造成3人現場死亡、3人搶救無效死亡、5人受傷(暫無生命危險)的道路交通事故。
當日上午8時30分,河南省收費還貸高速公路管理中心航空港管理處尉氏西路政大隊中隊長陳勇在處理交通事故現場時,被一輛失控銀色五菱面包車撞傷,經尉氏縣人民醫院120全力搶救,于9時40分左右被醫院急救人員確認無生命體征。
每到節假日,交通事故理賠就直線上升。中保協曾在分析近15億條承保理賠數據后發現——交通類風險是第一位的意外傷害風險原因,占比近33%。
近日,逾20家保險公司發布2018年理賠數據,這些覆蓋逾2000萬件理賠案件的數據亦顯示,在各類疾病和意外事件中,交通事故和惡性腫瘤是威脅生命的兩大頭號殺手。理賠數據并非冷冰冰的數字,更是一樁樁真實的經歷,券商中國記者梳理這些理賠數據,希望讀取獲得更多生命的密碼,例如——
高發的意外事件有哪些?
疾病和意外,哪個可能先到來?
哪些重疾最值得關注?
少兒有哪些高發疾病?
多家保險公司的數據都顯示,2018年理賠案和理賠金額同比上升明顯。以中國最大的三家壽險公司來看,中國人壽2018年賠付件數超過1400萬件,賠案總量增長27%,賠付金額超過400億元。平安人壽2018年賠付381萬件,平均每天賠付1件,賠付金額268億元,同比增長27.6%;太平洋人壽2018年賠付金額同比增長31%。
諸多理賠案件中,意外事故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出險因素。多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理賠數據顯示,各類意外事故中,又以交通事故發生率最高,其次是高墜。
平安人壽理賠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理賠案件揭示的五大意外身故風險因素中,交通事故位列首位,占比達到18.2%,其他意外身故因素還包括高墜、跌倒/摔倒、溺水等。
泰康人壽2018年意外類理賠案身故原因分別是交通事故、高墜、溺水,占比分別是42%、15%和13%。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12月底發布的信息亦顯示,全世界每24秒就有1人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每年總計135萬人因此喪命。同時,道路交通意外已經成為5歲至29歲兒童與年輕人的主要“殺手”。
在各類交通意外事故中,自駕車意外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券商中國記者盤點保險公司近年來典型賠案發現,而在各類交通事故賠案中,自駕車事故是較高發的意外事故原因,且不少自駕車事故發生在回家途中。
自駕車意外原因眾多,目前國內尚無研究自駕車出險原因的權威數據。不過,多家公司的賠案數據仍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路,即自駕車并不比飛機或者營運車更安全,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為自己增加一重安全鎖是防范交通意外的必須之舉。
疾病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多個公司的理賠數據給出了一致的結果,從理賠大數據的角度看,相較意外事故,疾病對民眾生命的威脅更大。
例如,平安人壽2018年重疾理賠額為106.2億元,疾病身故理賠額35.6億元,疾病醫療理賠額68.9億元,疾病殘疾理賠額0.2億元,疾病相關理賠額占到全年理賠金額的70%。
太平人壽2018年理賠件數約53萬件,疾病是理賠申請中最常見的原因。80%的理賠案件是因為疾病,16%是因為意外事故。
百年人壽2018年的身故理賠案件中,疾病身故和意外身故占比分別是69%和31%。泰康人壽數據顯示,疾病身故和意外身故占比分別是76%和24%。
環境污染、生活壓力、不健康飲食習慣等眾多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那么,哪些重大疾病值得關注?多家公司理賠數據顯示,惡性腫瘤仍是最大的健康殺手。
太平人壽理賠數據顯示,重大疾病中理賠案件中,排名前三位的重疾與往年一致,惡性腫瘤以71.6%的占比排名首位,排名其后的兩類疾病分別是心血管疾病(9.7%)和腦中風后遺癥(3.8%).
平安人壽2018年近400萬件理賠案也顯示,需要引起關注的重疾風險因素中,惡性腫瘤占比高達66.7%,緊隨其后的是急性心肌梗死(11.0%)和腦中風(5.3%)。
據媒體報道,美國癌癥學會官方期刊去年發表了《2018年全球癌癥統計數據》報告:僅2018年,全球新增癌癥病例1810萬,死亡960!其中亞洲占近70%,肺癌依舊排在發病率及死亡率的第一位(11.6%及18.4%)。我國每天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癥,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得癌癥。
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給出了比較類似的答案。不過,由于每家保險公司的客戶結構不一樣,罹患的惡性腫瘤種類也不完全一致。券商中國在此主要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家公司數據來進行說明。
中國人壽2018年超1400萬件理賠案件顯示,影響中國人壽命的三大殺手分別是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
具體按性別分類,男性惡性腫瘤前五位分別是肺癌(22%)、肝癌(12%)、腸癌(11%)、胃癌(9%)、食道癌(5%),女性惡性腫瘤前五位的分別是乳腺癌(24%)、肺癌(14%)、宮頸癌(10%)、腸癌(5%)、胃癌(3%)。
太平洋人壽理賠數據顯示,惡性腫瘤中,男性出現率最高的是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女性出現率最高的是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
除了上述癌癥,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近年來呈快速上升態勢。
平安人壽2018年理賠數據顯示,前五大癌癥風險因素分別是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宮頸癌和肝癌,占比分別是19.3%、11.1%、7.9%、3.2%和2.9%。
太平人壽理賠數據顯示,與2017年相同,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仍是理賠量前三的重大疾病。其中,男性出險率最高的重大疾病為冠心病和甲狀腺癌;女性出險率最高的重大疾病為甲狀腺癌和乳腺癌。
泰康人壽理賠數據顯示,整體來看,甲狀腺癌、乳腺癌和肺癌在賠付案件中占比排名前三位,分別是24%,16%和12%。具體而言,肺癌和甲狀腺癌是男性發病最高的癌癥,甲狀腺癌和乳腺癌是女性發病最高的癌癥。
該公司數據還顯示,排名前20的惡性腫瘤案件中,增速較快的有胰腺癌、甲狀腺癌、膀胱癌和白血病。
百年人壽2018年重疾理賠案中,甲狀腺癌是女性發病最高的癌癥,肝癌是男性發病最高的癌癥。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肝癌和直腸癌在該公司2018年賠付件數中的占比分別為31%、14%、12%、8%和7%。其中甲狀腺癌在女性賠付件數中的占比達到37%。
多個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顯示,惡性腫瘤理賠案呈年輕化趨勢。
例如,泰康人壽理賠數據顯示,41歲-50歲仍是惡性腫瘤出險率最高的年齡段,占比達到42%,但21-40歲人群理賠案件占比較2017年有所提升。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給孩子配備一份醫療險或重疾險。不同年齡階段理賠的惡性腫瘤發發病部位有所差別,那么哪些是少兒高發重大疾病呢?給出這類數據的保險公司不多。
太平人壽統計數據顯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出險率最高的重大疾病為白血病;在未成年人理賠案件中占比為22%,而白血病多發于7歲以前的學齡前兒童,約占所有未成年患者的2/3。除了白血病,未成年人出險率較高的重大疾病還包括腦部腫瘤、心臟疾病、淋巴瘤和失聰。
新華保險近三年重疾險理賠數據顯示,未成年階段重癥以白血病、腦癌為主,占比33.04%,成年人階段(尤其中老年)重疾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為主,占比86.75%。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重疾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但發病高峰仍在成年人時期。因此一個家庭的保險購買順序應該是先大人后小孩,既先滿足大人的保險保障需求。
總體而言,保險配置有三大基本原則:
1.先滿足保障需求,后考慮投資需求;
2.先滿足家長保障,后考慮小孩保障;
3.先滿足人身保險,后考慮財產保險。
人生可以按照生命周期規律逐步配備七張保單:
第一張:意外險保單
第二張:重疾醫療險保單
第三張:養老險保單
第四張:定期壽險保單
第五、六張:子女的教育及意外險保單
第七張:財富傳承保單
不同階段的投入會有變化。招商信諾人壽副總經理兼總精算師蔡廉和曾給出了他的建議:保險消費要量力而行,首先要自我評判風險點在什么地方,第二應該考慮自己的財力,能夠花多少錢購買保險,第三拿錢與風險去匹配。
比如說剛剛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主要考慮意外險,就是低頻保險,一旦發生事故,對家人的打擊是最致命的。在結婚前可以考慮些重疾險和養老保險,也是比較重要的。
有了房貸之后,要考慮負債,這個是很重要的風險點。意外險還是要持續,重疾險也要持續,砝碼要加的更多。定期壽險、終身壽險也要加碼。養老險如果有多余的錢可以考慮,如果剩下的資金比較緊張的話也可以往后拖一拖。
結婚后,更多地需要考慮配偶和孩子的一些保險。有了孩子之后,給孩子買一份重大疾病保險是比較重要的。給孩子買重疾險價格并不貴,除此之外,需要考慮的小孩保險就是強制儲蓄,買一些教育金,為小孩將來的教育未雨綢繆。
隨著收入增加,可以慢慢考慮養老保險以及一些更高頻的保險,比如醫療保險,特別是高端醫療險。這是人到中年,或者說在財力有富余的情況下要考慮的保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