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7 05:58:15
在當前通達系、德邦、順豐等上市公司都重兵布陣快運、大包裹的背景之下,對于資本寒冬里優速快遞這樣的創業公司來說,融資來之不易,巨頭環伺下的突圍也不容樂觀。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王星平 實習編輯 王麗娜
“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有重磅消息公布。”優速快遞董事長余聯兵1月初對外埋下的伏筆終于揭曉。
1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優速快遞內部人士處證實,優速快遞新一輪融資已于昨天到賬,產業巨頭普洛斯再次追投。至于此次融資數額,該內部人士并未明說,只透露資金約為數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到一個月前,優速快遞剛剛宣布獲得來自上海銀行、中國銀行、廣東民生銀行以及廣東農商銀行共計20億人民幣的銀行授信總額。因為當時沒有立即宣布融資,余聯兵一度感慨:“寒冬下活下去是最高目標”,成為業界熱議的焦點。
對于資金的用途,優速快遞并未明確透露。在業界人士看來,優速快遞作為最早轉型大包裹的快遞公司,雖然一開始就選對了賽道,但現在的競爭環境已截然不同。尤其在當前通達系、德邦、順豐等上市公司都重兵布陣快運、大包裹的背景之下,對于資本寒冬里優速快遞這樣的創業公司來說,融資來之不易,巨頭環伺下的突圍也不容樂觀。
百億“小目標”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新一輪融資其實在九周年年會前就已經確定,只是當時資金并未明確到賬,所以優速快遞高層也遲遲沒有公布此消息。
“基于大包裹,如何讓總部和網點都賺錢,是優速快遞2019年需要思考的問題。”優速快遞資方代表、隱山資本管理合伙人董中浪曾說。
對于投資人所提出的問題,余聯兵表示,加大科技投入,升級場站建設是未來優速快遞的不二選擇。如果加大科技投入,企業在網點與分撥中心等很多節點投入自動分揀設備等,可以節省一定的人力。
余聯兵在年會現場曾算過一筆賬:如果5000多個網點中,每個網點減少1個人,就可以減少5000多人。如果一個人工工資是5000元/月,那一個月就可以節省2500萬元,一年、兩年、三年……就可以節省很多人力成本開支。還有,如果5個網點需要5臺車去分撥中心送貨,基于算法會提前預知有多少貨物需要運送,運輸車輛走哪條路會更便捷,提前做出路徑優化等。通過算法也許只需要4臺車,這樣在節省成本的同時還可以提高運輸效率。
據介紹,優速快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科技方面進行投入,隨后逐漸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占總投入的20%。未來三年,優速快遞會投入十幾至二十億元,進行場站優化、自動化設備技術的投入,提升末端收派能力。
“今年不僅要在IT方面加大投入,還要在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加大建設,2019年將會與普洛斯等合作,完善優速快遞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網絡。”余聯兵說。
此外,余聯兵還在此前年會現場透露了未來發展目標,未來一年,優速快遞希望能夠在貨量與收入方面實現同比增長35%;網點數量突破1萬個;全網實現近破百億元的營業額。
創業公司謀突圍
事實上,過去幾年,優速快遞發展的道路走得并不順暢。正是在2015年,優速快遞因率先轉型以快遞形態(服務)做大公斤段的包裹而備受行業關注。自此,“大包裹”便成為優速快遞的代名詞。
不過為業界共識的是,大包裹其實是塊“難啃的骨頭”。大件包裹具有運輸商品附加價值高、體積較大、運輸標準化難度高、運價顯著高于一般零擔和整車的特點。操作難度較高,同時又兼具小件的時效要求與配送到戶等要求。因此盡管已經有了戰略上的先知先覺和3年多的實踐經驗,但優速快遞依然出現不少網點因盈利問題而撤退的情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其內部造成一定影響。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企業入局大包裹市場。比如定位于“企業件+零擔快遞”的速爾;提供零擔、整車服務的安能;還有為電商服務的中通快遞于2016年成立了中通快運;順豐、圓通、韻達等各個上市快遞企業在2017年紛紛跨界快運……雖然各家的叫法不同,有的稱為“大包裹”,有的稱為“大件快遞”,還有的稱為“零擔”“快運”,但本質上還屬于同類重貨服務。分食者的不斷加入,無疑加劇了市場競爭。
對此,余聯兵認為,無論是總部還是網點,對大包裹市場要有戰略自信和戰略耐心。而此前在年會現場,在未具體指出20億授信資金如何分配的情況下,余聯兵也明確指出未來投入大量資金將用于加大大包裹網絡建設。
同時,余聯兵宣布,2019年將“330限時達”覆蓋城市增至129個,并在行業內率先推出“限重不限件、一票多件同時到達”的市場承諾。據了解,在2018年初推出“330限時達”后,優速快遞實現了99個核心城市的全境覆蓋,時效兌現率達到92%。
一票多件,指的是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快遞包裹在同一時間寄往同一收貨地址,而在實際的快遞操作中,一票多件一般都有十幾件乃至幾十上百件,很難實現同時到達。“市場的缺陷藏著用戶的需求,未被滿足的需求就是機會,優速要抓住這個機會。”余聯兵如是說。
業內人士認為,限時達和一票多件相對會是優速快遞尋求差異化的突圍機會。但巨頭環伺之下仍不容樂觀,接下去,優速快遞必然還有一場硬戰到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