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9-01-23 10:29:43
據格上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底,百億級證券私募管理人共有27家,相比2017年,不僅減少3家,并且內部遭遇大洗牌。其中,朱雀投資、從容投資等6家私募“退出”百億私募俱樂部,占比達20%;成陽投資、明達投資和明毅博厚投資等3家為新晉百億私募。
2018年,國內金融市場跌宕起伏,尤其是股票市場相對低迷,使得不少百億規模級證券類私募機構遭遇2008年以來最大的投資考驗。統計數據顯示,全年來看,百億證券類私募的平均收益為整體虧損,無一家賺錢。
據格上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底,百億級證券私募管理人共有27家,相比2017年,不僅減少3家,并且內部遭遇大洗牌。其中,朱雀投資、從容投資等6家私募“退出”百億私募俱樂部,占比達20%;成陽投資、明達投資和明毅博厚投資等3家為新晉百億私募。
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差的年度業績后,對于2019年,百億私募均旗幟鮮明地樂觀看多。
據格上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底,百億級私募證券管理人共有27家,其中北京有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源樂晟投資等12家,數量居首。上海有10家,包括景林資產、高毅資產、重陽投資等;深廣及其他地區有5家,包括凱豐投資、明達資產、敦和資產等。
相較2017年底而言,數量上不僅減少3家,并且內部遭遇大洗牌。
其中,朱雀投資、從容投資、三度星河、和聚投資、耀之資產和新價值投資退出百億私募俱樂部,占比達20%;新晉的百億私募為成陽投資、明達資產和明毅博厚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分地區來看,上海地區的私募洗牌力度最大。2017年底,上海共有12家百億私募,目前只剩下10家,其中新增的1家為統計口徑從深廣地區變成上海地區的高毅資產,即全年沒有新增百億私募,數量減少的3家均來自上海。
北京有2家退出百億私募行列,但同時也新增成陽投資、明毅博厚投資2家;深圳1家退出的同時,又新增1家——即明達資產。
突破百億規模固然難度不小,但長期守住百億規模更非易事。數據顯示,此前共有60家左右的證券類私募曾經規模突破百億元,但目前只剩下27家,而3年來能夠堅守百億規模地位的僅有7家,分別是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重陽投資、樂瑞資產、佑瑞持投資、景林資產、千合資本。
對百億規模私募而言,在2018年市場上有慘痛的經歷。
截至2018年11月底,證券類私募基金總管理規模達2.26萬億元,投資水平較高的百億級證券類私募管理規模約為5000億元,占總管理規模約20%。
格上理財中心數據顯示,證券私募全年的平均收益率為-11%,百億級私募基金2018年為投資者實現的收益率在-5%~-30%之間,雖然大部分百億私募業績降幅不足大盤的一半,但整體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全年來看,百億證券類私募的平均收益為全線虧損,無一家賺錢。其中,保銀投資的平均跌幅最小,虧損不足5%。保銀投資主要采用多空對沖策略,全年凈多頭敞口不超過60%,代表產品保銀中國價值凈多頭不超過30%,相較其他股票私募而言回撤較小。
從年度來看,2018年,百億私募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差的業績表現。但長期來看,絕大多數機構近三年來整體上還是為投資者獲取了正收益,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近20%。
其中,表現最佳的是高毅資產馮柳管理的產品,近三年獲得132.92%的收益,最大回撤-18.80%,同時高毅馮柳2018年的收益率是0.52%,是明星基金經理中少有的正收益。
展望2019年,各大私募對A股怎么看呢?經歷去年業績低迷期后,對于2019年,百億私募均旗幟鮮明地樂觀看多。
星石投資認為,盡管A股2018年全年表現較差,但大調整往往意味著大機會的孕育。首先,在國內逆周期調控的宏觀政策作用下,中國經濟有望逐步見底;其次,美國在經濟見頂回落和股市波動放大的雙重掣肘;最后,決定資本市場長期價值的中國經濟新動能,正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為復興牛市醞釀創造條件。
“2019年的A股市場有望逐漸撥云見日,以科技類別為核心的成長股機會最大。”星石投資稱。
拾貝投資胡建平對于未來持謹慎樂觀態度,主要有五大邏輯:一是對外部環境的假設,多邊體制是對幾乎所有人都是最優的一種安排,現有的矛盾可以通過多邊機制重新設定和與時俱進的改革來緩解;二是低利率對國內經濟的幫助總會體現出來;三是政策的協調性,決策者對于群眾的期待和需要的響應速度明顯加快;四是現在的很多調整有誤傷;五是目前市場整體估值較低。
“很多對于低估值的質疑,是無視了長期來看——低估值大概率地保證了從一個暫時的不利轉變成永久性資本損失,其風險是可控的。”胡建平說。
從過去一段時間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投資者結構的變遷趨勢來看,市場呈現出來的優質優價將是趨勢,其他風格特征在弱化。
“現在暫時改變不了的是短期經濟周期性的下行。但是,只要是周期性下行,總會回來的。”胡建平說。
源樂晟資產認為,A股2019年可以尋找的機會有三類:第一類是政策對沖的行業,比如2012年的地產和建筑;第二類是基本面可能出現拐點的行業,在經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下行后,無論是行業政策還是內生邏輯都有可能出現積極變化,比如2012年的汽車行業;第三類是低經濟相關性且有一定的盈利增長的行業,經濟下行的階段,流動性一般會出現寬松,估值的底會夯實,這些仍有一定盈利增長的行業,至少可以獲取業績增長的收益,就如2012年的醫藥行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