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9-01-18 09:33:23
統計發現,目前A股上市公司對外擔保余額總計超過4.7萬億元,有近300家公司實際擔保總額占凈資產的比例超過50%的紅線。近日,多家公司的違規擔保事項曝光,違規擔保的風險再次引起市場關注。
上市公司違規擔保由于隱蔽性較強且信息披露滯后,以及有司法判例確認違規擔保有效等效應,難以杜絕。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目前A股上市公司對外擔保余額總計超過4.7萬億元,有近300家公司實際擔保總額占凈資產的比例超過50%的紅線。近日,多家公司的違規擔保事項曝光,違規擔保的風險再次引起市場關注。
據Choice統計,截至2018年6月30日,上市公司擔保余額合計高達4.7萬億元,處于歷史高位。
“上市公司只在年報和半年報公布擔保余額數據。從我們日常的業務信息反饋來看,與半年報相比,2018年年報披露的擔保總額將只高不低。”一家大型券商債券發行部的高層對記者表示。
從半年報數據看,滬深兩市共有2076家上市公司涉及對外擔保,平均對外擔保余額為4.48億元。房地產、工程機械等行業對外擔保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實際擔保總額占凈資產的比例排名前5位的全部是ST和*ST公司,包括ST慧球、*ST成城、*ST柳化、*ST海潤和*ST宜化。其中,ST慧球實際擔保總額占凈資產的比例高達2485.97%,其余4家都在1000%以上。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技術負責人張文玲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為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主要用于銀行授信、償還債務,此外,也為上游供貨商、下游銷售商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從擔保目的看,有的是為了確保被擔保公司經營穩定,也有的屬于維護客戶、開拓業務,還有非市場性因素下的行為。
“A股上市公司對外擔保總額持續增長,說明純信用融資、抵質押融資等其他融資方式有所收緊,企業尋求擔保融資的需求持續上升。”張文玲說。
擔保余額快速增加的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擔保總額已經越過“紅線”。按照證監會2003年《關于規范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的規定,上市公司對外擔保總額不得超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合并會計報表凈資產的50%。
這一硬性規定在2005年有所改變,不過仍然是衡量上市公司擔保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證監會在2005年提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對外擔保總額超過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50%以后提供的任何擔保都應當在董事會審議通過后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截至2018年中報,有296家上市公司期末擔保余額占凈資產比例在50%以上,122家在100%以上。
張文玲認為,上市公司之間、上市公司與母子公司之間或關聯企業之間衍生了一個龐雜的擔保網絡,一旦鏈條上的某家公司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同時,上市公司的對外擔保有的是暗箱操作,不體現在財務報表中,市場難以有效監督,使得風險更加具有隱蔽性。
值得注意的是,大額對外擔保會影響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持續經營能力,降低其融資能力。在被擔保企業不能及時清償債務時,擔保公司代償會影響自身財務和經營,而如果不進行代償,將可能導致被擔保企業債權人采取法律措施,影響公司在銀行、客戶中的商業信譽以及在市場上的形象,損害其直接或間接融資能力。
證監會官網近日發布的投教文章《防范遠離上市公司違規擔保陷阱》指出,違規擔保主要包括:未經內部決策機構批準,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或其他有權人士直接指使相關人員在擔保合同上加蓋上市公司公章;決策機構層級不夠,主要表現為應由股東大會審議的擔保事項,僅由董事會決議通過。
在市場長期低迷、融資環境整體偏緊的背景下,部分高杠桿公司違規擔保等問題逐漸暴露。例如,有公司對外擔保后需要履行連帶責任時,公司獨董發現該擔保事項未經公司內部審核程序,未經董事會、股東大會等法定流程審議通過,未公告,獨董未發表同意的獨立意見,不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規定。
“現在很多投資人還存在‘剛兌信仰’,對于企業擔保比較依賴,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擔保人的過度擔保或者違規擔保行為。”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2018年以來,很多違約案例更多的反映了流動性問題。在去杠桿與嚴監管的背景下,債市融資渠道收窄,給嚴重依賴加杠桿而形成較大債務規模的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流動性壓力。在互保鏈條比較繁雜的情況下,一旦母公司擔保出現問題,子公司的經營也將受到極大影響。”張文玲說。
張文玲指出,投資者需要及時關注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財務報表。同時,要關注上市公司與大額被擔保企業之間的關系,若兩者之間關聯關系緊密且大額被擔保企業處于行業周期性下行階段或是風險積累期,投資者應考慮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規避風險。
張文玲表示,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審理為他人提供擔保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征求意見稿)》,明確違規擔保原則上對公司無效。該文件對于違規擔保的效力判定標準將對上市公司產生較大影響。隨著相關制度規章的完善和投資者保護意識的逐步加強,上市公司違規擔保現象有望得到遏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