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9-01-15 11:47:36
1月13日晚間,新年首只券商股——華林證券公布了認購結果,網上網下合計棄購56萬余股,按照2.7億股的發行數量計算,棄購率達到0.2086%。
1月13日晚間,新年首只券商股——華林證券公布了認購結果,網上網下合計棄購56萬余股,按照2.7億股的發行數量計算,棄購率達到0.2086%。
上證報統計了自2016年以來的新股棄購率情況,發現新股棄購率大多在0.1%至0.3%的區間內,近期新股棄購率顯著抬升,個中緣由值得玩味。
從新股棄購率與上證指數近三年的走勢中,大致可以看到一個粗略的負相關關系。近三年來新股棄購率前十的股票中,有8只出現在2016年上半年,剩余兩只則出現在2018年12月。
從趨勢來看,2016年一季度A股走勢低迷。彼時的新股市場,也迎來了三年來棄購率的極值。也就是說,近三年來棄購率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前3位均出現在2016年一季度。例如德宏股份、東方時尚的棄購率超過0.7%。
2017年A股出現小幅反彈后,相對應的,2017年新股棄購情況也少了,全年新股棄購率算數平均值僅0.1885%。
進入2018年后,新股棄購率大有抬頭之勢,算數平均值超過0.3%,其中12月份上市的上機數控0.61%的棄購率高居全年首位,利通電子棄購率達到0.54%。其余如永新光學、中山金馬、海容冷鏈、匯得科技等5只股票棄購率均超過0.5%。這種新股棄購率和大盤走勢大致的負相關關系是一種巧合,還是預示著市場底部已經到了?
“中簽情況公布到繳款截止時間也比較短,有的客戶聯系方式變了,未能及時通知到位,或者是因為外出旅游等等因素,沒有及時繳款。也有些滿倉博反彈的客戶,臨時湊不齊錢,又不愿意拋出便宜籌碼。”秦先生說。
“行情火爆的時候,我確實也遇到過有客戶判斷打新收益比不上他自己選中的標的,從而放棄繳款的。不過最近完全沒聽說這種情況了。”秦先生補充道。
國信證券某營業部員工表示,曾遇到過客戶“被動棄購”的情況,“但是很少會有主動放棄的,一般營業部都會提醒投資者完成申購。畢竟一年內若有三次中簽后棄購的情況,會影響以后打新。”
事實上,中國證券業協會對于打新的違規情況實施了黑名單制度,例如2018年11月19日公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黑名單公告》中,將319個網下申購過程中出現違規的股票配售對象被列入黑名單。這其中近八成為個人投資者,而在違規的機構投資者中,海通證券自營投資賬戶、但斌旗下東方港灣5號私募投資基金赫然在列。此外,亦有多家知名私募基金賬戶及保險產品賬戶在列。
市場人士告訴記者,機構投資者棄購,多歸因于“提供有效報價但未參與申購”。而個人投資者大多因“未按時足額繳付認購資金”。他表示,在A股市場出現的中簽卻棄購新股的情況,大多數并非主觀放棄,往往是“馬大哈”行為。承銷商樂撿25億元紅包
被棄購的股份如何處理?A股市場實行新股發行的余額包銷制,所以這部分股份會被承銷商笑納。相對于自營盤在二級市場上的操作,這塊撿漏可謂躺贏,有時候還真是一筆可觀的收益。
例如2018年6月,在近三年最大的IPO——工業富聯項目中,雖然棄購率不到0.17%,但由于龐大的發行基數,仍有333萬股遭棄購。若以該股上市后第4天最高價26.36元計算,包銷333萬股的主承銷商中金公司可從中盈利近4200萬元。再如上市后拿下16個一字板的藥明康德,合計被棄購逾32萬股,若以其上市后第17個交易日的開盤價135.09元計算,主承銷商可獲利超過3700萬元。
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券商累計包銷的棄購股份超過1.1億股,金額逾12.45億元,若按照翻倍收益估算,累計收益約25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