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2019-01-09 22:29:36
來源:焱公子(ID:Yangongzi2015)原標題為:《“你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背鍋。”》
【寫在前面的話】
讀者小珊昨天在公眾號后臺給我發(fā)消息,就她正面臨的職場困擾進行咨詢。
事件很有代表性,在征得她同意后,我將問題和給她的回答整理成文。
今天,與各位小伙伴一起分享,關于個人職場成長的三個真相。
壹
小珊在一家內容創(chuàng)業(yè)公司上班,負責策劃。她吐槽說,自己的老板簡直就是個大奇葩。
“每次都否決我的方案,似乎只要我提的,就是不好的。但又從來不給個具體詳細的修改意見。除了說這不行,那里再想想,就沒別的提示了。
“更過分的,你說他不喜歡,自己愛改就改唄。交給客戶,客戶不滿意了,他馬上說,那是我下屬出的方案。一口黑鍋就往我身上甩。
“這種事情不止一次了。最近這篇方案,我已經(jīng)改到第11稿,還是說不行。你說跟著這樣一個破老板,是不是沒前途?我是不是該立馬辭職走人?”
小珊的話里透出滿滿的委屈與生氣。
我給小珊的第一句回復是:分情況。
這并不是和稀泥,從她提供的信息里,我聽到了兩個關鍵點:
1.老板總是對小珊的方案不滿,屢次打回頭,但也有親自修改的情況。
2.老板改完的方案若客戶不滿,他會讓小珊背鍋。
如果僅僅就這兩點來看,我想說八個字:完全正常,理應如此。
為什么這么說?
貳
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考慮:
第一,關于方案:重在著眼立場。
從立場上來說,老板與員工,天然不同。
員工是執(zhí)行者,負責具體干活,著重點是過程和細節(jié);而老板是決策者,只看結果,且最終為結果負責。
為什么屢屢對小珊的方案不滿?
我想最大的原因,無非是老板覺得,還不夠好。
不夠好,客戶就不買賬,公司就沒有收入,他當然就苛責你。但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想,最終發(fā)工資的那個人,不是他么?他付費買你的工作時間,自然認為:你所出的結果,要讓他覺得值。
或許,你會說,我在工作時間段內,是非常認真去做事,我覺得出來的結果不差,很對得起他的付費啊。
關于方案是否合格,得看標準由誰制定,怎么制定。
方案屢次不能符合他心意,而截止時間又迫在眉睫,在你和他自己之間,老板當然更傾向于相信自己。
這既是身份所決定的,也是最尋常的人性所決定。
第二,關于甩鍋:重在考慮出發(fā)點。
提到背鍋就咬牙切齒全然無法接受的人,大概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前提:你可是身在職場。
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你來上班,可不是來交朋友的。這話的潛臺詞是:公司是什么地方?一個因利益而聚集的組織。
真正的職業(yè)化,一定是事在人先,利在情先。
所有的決策,是奔著利益最大化出發(fā)。同理,當出了問題,就要按照損失最小化來考量。
老板是公司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他自己在客戶面前承認,這是他這個最高決策者做的方案,客戶否了,那可能這單生意就再無后續(xù)了。
而若推到下屬,還可能有一絲轉圜空間:“您再給個機會唄,我安排更好的人,甚至我自己親自督辦。”
讓下屬背鍋,是每一個老板都一定會用的“伎倆”。有時候,這無關個人恩怨,不過是從“止損”出發(fā)的策略。
何況,回到上文第一點:老板是決策者。
無論讓不讓你背鍋,他才是真正為結果買單的人。這就天然決定了:有的鍋,即便你想背,也背不起,他也不會讓你背。比如,投資人撤資,資金鏈斷裂,公司陷入誠信危機……
當把自己當做一個個體來考量,各種不忿是人之常情;但換個角度,當嘗試站在一個團隊、甚至整個公司立場去看,你會明白這只是分工。
從出發(fā)點考慮,職場上適當背鍋,甚至主動背起你能背的鍋,是作為下屬應有的覺悟。
第三,關于離職:重在區(qū)分情況。
不同情況不同處理。
如果這位老板對外讓你背鍋,對內并沒有對你繼續(xù)指責,在錢上不虧待,且繼續(xù)讓你負責該負責的事,我認為,可以再試試。
尤其是,如果這份工作本身,還能讓你繼續(xù)成長的前提下。
但如果這位老板內外一致,在內部也將臟水完全潑你身上,甚至克扣獎金……別猶豫,打辭職報告吧。
叁
阿里巴巴創(chuàng)辦人馬云曾說過一句話:“男人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
南非民族斗士曼德拉,因為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即使已屆高齡,他在獄中仍然遭受嚴酷的勞役與虐待。
國際社會不斷為曼德拉的冤屈發(fā)聲。曼德拉終于在27年后被釋放,更獲頒了諾貝爾和平獎,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tǒng)。
在總統(tǒng)就職典禮上,他竟然邀請當年看守的三名獄卒觀禮。他說,那段牢獄歲月使他學會控制情緒,也學會處理苦難帶來的痛苦。
曼德拉在眾目睽睽之下,起立表達對這三名獄卒的敬意。
這項舉動,令在場及全世界的人肅然起敬,不僅讓虐待他多年的南非白人無地自容,更展現(xiàn)了曼德拉非凡的氣度和格局。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面對各種委屈,我們要做的,是一笑置之,是超然待之,是專注轉化成勢能。
這個道理男女都適用。
劉若英在出道前曾經(jīng)是她師父,著名音樂人陳升的助理。
她在唱片公司里幾乎什么都要做,甚至要洗廁所,她跟另外一個助理兩人一周,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另一個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
朱軍在《藝術人生》里采訪劉若英,問她,為什么你總能給人一種溫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覺,難道你遇上難題的時候,不會很氣急敗壞嗎?
劉若英回答,因為我知道,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網(wǎng)上有句話,說十年后你回頭看今天這一刻,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那都不叫事。
其實,哪里需要十年,一年的光景,就足夠讓人感覺千山萬水物是人非。
吞得下委屈,才撥得開困局。及早悟透,在職場上,就愈能突顯自己的重要性。
你的氣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肆
連夜加班把工作做完,只睡了3個小時,結果老板對結果不滿,批評你,你覺得很委屈;
跟了三個月的單子,本以為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搞定,結果單子被客戶親戚截胡了,你覺得很委屈;
做了一周的工作,被邀功精夸大其辭搶先告訴老板,老板大力表揚他,順便提了一下你,你覺得很委屈;
……
為什么會覺得委屈?
因為你以為的,跟別人以為的事情并不是完全重合,當結果不在你以為的范圍內,你就會覺得委屈。
小珊這件事,也是如此。由她的委屈,我們能清楚看到職場個人成長的三個真相:
真相一:雙方立場,天然不同。員工和老板職能立場不同,他才是決策者;
真相二:適當背鍋,抗住委屈。從公司利益角度考量,適當背鍋是下屬應有的覺悟,無關個人,沒必要不平衡;
真相三:持續(xù)成長,長遠尊重。走還是留,既看個人成長空間,又主要看老板關起來門來,如何對你。
明白了這三個真相,對于“方案總被否,還要替老板背鍋,這種公司我留不留?”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
愿大家的職場之路平順能達,即便不幸背鍋,也都碰上一個,心甘情愿替他背鍋的好老板。
作者:焱公子,發(fā)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寫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微信公眾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本文圖片均來源于攝圖網(wǎng)。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