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上海) 2019-01-09 10:37:04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海外成熟市場金融資產的增長速度逐步放緩,擁有更大發展潛力的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資管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有外資人士明確向記者表示,今年還將繼續擴充投研團隊,發行更多類型產品,以奠定在中國長遠發展的基石。
新年伊始,外資私募便開足馬力加緊布局中國市場。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元勝投資、畢盛投資和霸菱海外投資在開年首周合計備案三只私募產品。至此,外資私募機構已經完成了28只私募產品的登記備案,投資策略涉及主動選股、債券、量化、絕對收益等多種類型。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海外成熟市場金融資產的增長速度逐步放緩,擁有更大發展潛力的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資管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有外資人士明確向記者表示,今年還將繼續擴充投研團隊,發行更多類型產品,以奠定在中國長遠發展的基石。
進入2019年,外資私募來華“跑馬圈地”態勢越發猛烈。
1月2日,畢盛投資完成了旗下首只私募基金——畢盛獅惠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備案。同日,元勝投資備案了旗下第五只私募證券基金——元盛中國多元化金選五號私募基金。霸菱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緊隨其后,在1月3日備案了其首只私募基金——霸菱全球信用債債券私募基金。
至此,外資私募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產品數已達到28只。從基金類型來看,這28只基金產品,涵蓋了主動選股、量化選股、絕對收益、固定收益等多種策略。
實際上,每家外資機構根據自身投資風格,推出的產品也有所側重。擅長自上而下基本面選股的富達、安本標準、惠理,首發產品大多為采用做多策略的A股基金,例如富達中國股票一號私募基金、安本標準優選股票一號私募基金等。側重量化選股的貝萊德,旗下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便采用量化策略選股,通過衛星技術投資信號對超過1500只可投資股票進行分析。
除了投資純股、純債的“洋私募”,主打另類策略的兩家全球頂級對沖基金——橋水和元勝也選擇用其“看家本領”打頭陣。去年10月,橋水在中國內地推出首只私募證券基金“橋水全天候中國私募投資基金一號”,產品沿用其最著名的“全天候”策略;作為全球知名CTA策略管理人元盛資本在中國境內的獨資公司,元勝投資在去年11月連發兩只產品,均采用CTA策略。
在這些嗅覺靈敏的全球資管巨頭看來,隨著海外成熟市場金融資產的增長速度逐步放緩,擁有更大發展潛力的中國市場已成為其全球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資深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日本除外)總經理黃慧敏表示,中國市場整體的資產管理額從1998年的12.7億美元增長至現在的2萬億美元。對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而言,中國是擁有最大增長潛力的市場之一。
“2019年我們還將成立三只私募產品,包括債券、多元資產和量化。目前整個集團對于中國區業務十分重視,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上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今年中國的投研團隊也會繼續擴充。”一家歐洲大型資管公司的中國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惠理基金高級基金經理羅景表示,從估值來看,經過2018年的持續調整之后,A股市場主要指數的PE、PB均處于或接近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比較來看,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也處于相對偏低的位置。根據惠理基金自下而上的測算,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隱含回報率或有望超過10%,而10年期國債的利率已經回落至3.3%左右,這類權益資產的風險性價比或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估值溢價已從2018年初的峰值水平回落,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股市為自下而上選股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寧靜稱。
雖然去年債務違約事件頻發,但貝萊德認為中國境內債券,尤其是企業債和公司債,仍具有明顯的投資機會。“現在債券市場上定價扭曲還是很明顯,AAA級的債收益率從3%至10%都有。如果潛下心來好好做信貸研究,機會還是很多。”貝萊德中國區首席投資官陸文杰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