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12-04 08:04:05
臨近年末,A股市場各大指數成份股進入了密集調整時間節點。日前,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宣布調整上證50、上證180、以及滬深300、中證100、中證500、中證紅利、中證香港100等指數樣本股。據悉,本次調整將于12月17日正式生效。
臨近年末,A股市場各大指數成份股進入了密集調整時間節點。日前,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宣布調整上證50、上證180、以及滬深300、中證100、中證500、中證紅利、中證香港100等指數樣本股。據悉,本次調整將于12月17日正式生效。
上述指數一般在每年5月份和11月的下旬對樣本股的流動性、總市值、成交金額、上市時間、業績等方面進行審核,審核區間為一年(11月份調整股區間為上年度11月1日至審核年度10月31日)。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上證180、上證50、滬深300及中證100指數本次共調整了50只股票(含重復),其中前2個指數各調整了10%,后2個指數分別調整了24只和3只。
新調入18股日均總市值接近調出股3倍
上證180指數中房地產、商業貿易多股被剔除,新增非銀金融、食品飲料多只股票。上證180指數按照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分配,選取行業內綜合排名靠前的180股作為樣本股。本次調整名單中,房地產、商業貿易及有色金屬股較多,包括華麗家族、百聯股份及白銀有色等;新調入名單中,非銀金融、化工、食品飲料股各3只,包括中信建投、中國巨石及海天味業等。
調出18股的中,從日均總市值(區間: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下同)來看,有8股不足200億元,其中寧波港為644.6億元,位居首位;從日均成交額來看,11股不足億元,其中上海電力僅有0.35億元。
調入的18股,日均總市值均超過200億元,其中3股超千億,分別是工業富聯、海天味業及華能國際;與此同時,這18股的日均成交額均超億元,工業富聯及中科曙光更是超過10億元。
市場表現上,調出的18股自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0月31日,平均下跌45.71%,腰斬股有6只,分別是文投控股、白銀有色等;而調入股平均上漲7.72%(新上市股從上市首日算),7股上漲,次新股藥明康德、南京證券及科沃斯漲幅均超過40%。
上證50指數以上證180指數為樣本空間,挑選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龍頭企業。按照10%的調整力度,有5股被剔除,含3只券商股,分別是浙商證券、招商證券及東方證券;從本次調入名單來看,獨角獸股居多。
從基本面來看,雖然調出5股的日均總市值較大,招商證券更是超過千億,但與調入5股相比,最大的建設銀行超過18000億元,最小的藥明康德也有912.58億元。從日均成交額來看,調出股普遍低于3億元,調入股日均成交額均大于6億元。
滬深300指數是由滬深A股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組成。從本次調整的成份股行業來看,調出24股分布于16個行業,調入股分布于11個行業,其中醫藥生物行業剔除了吉林敖東,新納入了8股,包括長春高新、科倫藥業等。電子行業調入4只,包括中航光電、工業富聯等。
從調入調出股的基本面及成交活躍性來看,新調入的24股日均總市值均值514.2億元,接近調出24股的2倍;日均成交金額前者3.27億元,后者僅有1.18億元。市場表現上,前者24股區間內平均下跌6.23%,后者平均跌幅高達40.68%。
具體到個股,調出名單中,中天金融和萬達電影區間內均為連續停牌狀態。其余22股有19股日均總市值不到300億元,17股日均成交額不足2億元。調入的24股日均總市值均超過300億元,4股超過500億元;14股日均成交額超過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業績來看。調出的24股中有12股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占比50%,其中南京新百和太平洋凈利潤下滑均在3倍以上,跌幅居前。另外12股中僅有區間停牌的中天金融和金鉬股份凈利潤同比翻番。
對比調入的24股,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實現增長的有21股,占比近九成。凈利潤下跌的中信建投、白云機場及九州通跌幅均不超過30%。值得一提的是,華電國際、沃森生物及新和成等5股凈利潤增幅較大,前者增幅更是高達742.7%。
中證100指數從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挑選規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組成樣本股,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大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本次中證100指數共調出3股,分別是巨人網絡、國電電力及航發動力。新納入工業富聯、藥明康德及中國國旅。
從上述4個主要的市場指數的調入成份股名單來看,6股被2個以上的指數新納入。包括工業富聯、藥明康德、白云機場等,其中前2股均出現在這4個指數的名單中。這6股分別屬于醫藥生物、非銀金融、電子等行業。藥明康德無論是業績還是市場表現均十分強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