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8-11-08 09:16:53
近10日,甲醇期貨主力1901合約加速下跌,累計跌幅高達15.78%;11月7日最低下探至2802元/噸,創6月底以來新低。分析人士指出,新增產能釋放疊加限產政策預期部分落空助推了甲醇跌勢,在國內價格嚴重偏低的情況下,供需后期仍然有望走向偏緊,進一步做空空間有限。
“本輪甲醇劇烈下跌走弱,是甲醇下游裝置低利潤、高開工率下新增產能釋放所致,此外,與限產政策預期部分落空也有關。”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龐春艷、李國楊表示。
他們表示,伴隨甲醇價格劇烈下跌與PP價格維穩,前期下游虧損有所緩解,盤面來看,PP-3MA重新收復到800元以上水平,興興為代表的MTO裝置利潤測算回歸盈虧平衡線附近,停工限產預期或將緩解。當前下游裝置呈現觀望情緒,囤貨意愿較低,多以按需采購的形式進行原料采購,短期導致甲醇價格進一步走弱,但中期看,低廠庫或成為年底備貨期甲醇需求上漲的推動因素。
從各地區報價來看,港口價格多伴隨期貨價格漲跌,而西北廠商出貨價則維持在2850元/噸以上,下跌在3%以內。“當前華東-西北價格劇烈下行,考慮運費與貿易商利潤,從西北運到華東存在折價。考慮到后續供給端仍然偏緊,或為下游價格提供支撐。”龐春艷、李國楊指出。
大越期貨分析師田和亮表示,短期內陸甲醇供應充足,港口有甲醇到港,而下游烯烴裝置依舊轉外采乙烯,低迷需求依然重壓盤面,預計甲醇繼續處于偏弱格局。“目前現貨方面內地地區在補跌,甲醇期現貨大幅下行以后,內外價差顯著偏低的矛盾逐漸凸顯,進口端供應或將收縮,從而平衡烯烴端停車的需求減少。目前空頭仍較為強勢,若出現現貨價格止穩,庫存降低等信號,空頭支撐將明顯削弱,市場穩定后多單入場較為穩健。”信達期貨指出,后市因取暖季的到來國內供應已受到實質的收縮,在國內價格嚴重偏低的情況下,進口阻力大,轉口或出現,供需后期仍然有望走向偏緊。
從國投安信期貨統計的2017年與2018年產能限產對比來看,陜西延安能化與榆林能化產能停產較去年公布更早,因而預期較早反映在盤面上;山西焦化氣頭制甲醇產能受到近期環保指標放松與焦化開工穩定影響低于預期。西南天然氣頭停產之前預期11月中伴隨中石油供氣計劃公布,但目前尚未有進一步消息,導致限產預期落空下對甲醇價格支撐作用失效。
向前看,龐春艷等指出,西南天然氣供應未顯著改善,包括中石化旗下川維化工,海油旗下建滔化工,重慶卡貝樂等多套產能仍存在停產預期,涉及產能在400萬噸以上,停產或將自11月底逐漸開始,對甲醇期價影響不宜低估,后續存在“前松后緊”可能。甲醇供需格局未顯著惡化,進一步做空驅動有限,且向下空間受到備貨成本與期現價差影響受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