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8-11-02 11:27:42
10月,新成立的基金募集份額達到790.77億份,高出9月份1倍多,更是8月份的2倍多。
盡管過去一個月上證指數一度跌破2500點,但基金募集卻在10月份達到790.77億份,環比大增逾1倍,創下階段新高。央企結構調整等多個品類的創新ETF產品密集成立,成為發行市場回暖的主要推手。
據Choice統計,10月份新成立的基金募集份額達到790.77億份,高出9月份1倍多,更是8月份的2倍多。
回顧10月份行情,A股市場經歷了罕見的極端行情。受各類因素影響,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就下跌3.72%。短短半個多月,上證綜指連續跌破2700點、2600點、2500點多個重要指數關口。此后,股指見底回升。
在此背景下,按理說基金發行市場只會更冷,但出乎意料的是,市場卻迎來一陣暖意。那么,是誰在助推基金發行市場回暖?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一邊是基金發行逆勢吸金創階段新高,另一邊卻是基金成立總量依然呈現減少的趨勢。統計顯示,8月份、9月份、10月份的基金發行量分別為59只、79只、37只。
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10月底,華夏中證央企ETF、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銀華央企ETF先后宣告成立,這3只央企結構調整ETF總計規模達到483.39億份。此外,首只公募地方政府債ETF——海富通地方政府債ETF也在10月份正式宣告成立,首募規模達到60.46億份。
顯然,上述多只創新ETF產品密集成立是發行市場一時火爆的主要推手,而剔除它們后,10月份成立的新基金募資份額驟降至246.92億份,基金發行市場依然冷清。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創新產品并非每月都有,且各方對A股未來走勢依然存在分歧,不確定性尚未消除,在基金發行回暖往往滯后于行情的市場規律下,新基金發行不景氣的狀況或仍將持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