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8-10-08 11:09:37
今年以來,委外定制基金在公募市場的熱度不減,機構定制基金也成了今年新發行基金的主流。2018年基金半年報顯示,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在50%以上的基金有2338只,持有占比大于90%的有1735只,其中還有1563只基金的機構投資者占比在99%以上。
“為什么一只債券基金能在一天內暴漲10%以上?”——近期,不斷有投資者提出這樣的疑問。對此,記者梳理了今年以來出現凈值大漲的基金發現,這些基金出現凈值異常波動的原因均是遭遇了大額贖回,由于贖回該基金的費用會計入基金資產,這樣一來就會迅速推高基金凈值。
出現凈值異常波動的基金主要是委外定制基金,還有小部分打新基金。實際上,今年以來委外定制基金在公募基金市場中熱度不減,機構定制基金也成了今年新發行基金的主流。
記者從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處獲悉,目前許多機構客戶都在尋求與公募基金的合作,多家基金公司也在加快布局機構定制基金。
自2016年委外資金大量涌入公募基金以來,公募行業格局發生巨變。然而,隨著今年以來監管層對基金投資者集中度管理要求趨嚴,對于現存的委外定制基金,公募基金只有兩只選擇:其一,對存量委外基金申請定制基金轉型,改變該基金的運行模式;其二,對新設基金采用定期開放發起式設立,不再對個人投資者開放。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市場上基金清盤的案例層出不窮。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截至10月7日,已經有498只基金(A/B/C類分開統計,下同)正處在清盤程序或已經完成清盤,而在2017全年,僅有150只基金清盤。其中,大量委外定制基金在今年清盤,促成了今年以來清盤基金數量的猛增。
委外定制基金是否再臨“冰點”?記者采訪了多位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有基金經理解釋稱,機構定制基金往往是針對某一客戶的需求而設計,當客戶需求發生變化后,這些基金也就完成了其“定制”的任務,大概率會進入清算流程,“委外定制基金在今年熱度不減,無論是委外資金還是基金公司,都在探索在機構定制基金上的合作”。
目前來看,委外資金進入公募基金的形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由單一的出資方定制一款基金產品,單一持有人的比例往往在90%以上;第二種是“拼單”定制基金,由兩家以上的出資方共同出資,持有同一只基金,而這類基金單一持有人的比例范圍則較大;第三種則是普通的公募基金,委外資金通過大額申購的方式持有基金產品。
機構持有比例的數據,在基金半年報中進行披露。記者對2018年基金半年報梳理發現,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在50%以上的基金有2338只,持有比例大于90%的基金有1735只,其中還有1563只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在99%以上。
去年以來,委外定制基金監管“嚴”字當頭。去年3月17日,證監會正式下發委外監管新規,明確規定客戶持有份額比例達到或超過50%的基金,其管理人需采用封閉運作或定期開放的投資模式,并采取發起式基金形式,不得再向個人投資者銷售,監管新規出臺后,“風頭正盛”的委外定制基金也面臨著轉型和調整。
然而,今年以來權益類基金面臨大比例虧損,權益類新基金的發行也遇冷。在此背景下,以債券型基金為主的委外定制基金頻發,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113只委外定制基金成立。上述113只基金,其認購戶數均在5戶以下,募集時間在10天以內。
根據規定,基金公司成立發起式基金需在募集資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基金經理等人員的資金認購的基金金額不少于1000萬元,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委外定制基金的頻頻新發,也會直接導致基金公司自購行為的激增。
記者梳理發現,上述113只基金中,有111只產品是基金公司使用基金管理人固有資金自購1000萬元,另外2只基金的基金公司認購的形式是使用基金管理人固有資金自購200萬元,另有基金管理人股東自購800萬元。
在今年較為冷清的新基金發行中,委外定制基金儼然已經成為了主力。在排除首募份額較高的興全合宜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外,今年以來有187只基金募集時間均在10天以內,這些基金以定期開放式基金居多。其中,近期成立的華夏鼎福三個月、泰達宏利澤利3個月等多只基金更是僅對機構投資者開放募集。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貨幣基金受流動性新規影響收益率下滑,再加上有大量的銀行理財資金溢出,需要有產品承接這部分資金,而中短期債基能夠很好的迎合這部分資金的需求,這也是目前眾多基金公司加快布局機構定制基金的原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