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5 15:18:46
拿過9個奧斯卡獎的好萊塢特效公司數字王國,近兩年來,其業務逐漸滲透到中國,比如2018暑期檔的兩部熱門電影《西虹市首富》《邪不壓正》,均由數字王國提供特效技術。然而,特效制作始終是份“狠砸錢”的苦差事,數字王國如何對資本市場講好故事?為此,每日經濟新聞專訪了數字王國CEO兼執行董事謝安,聽他講述數字王國的戰略布局與資本思考。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編輯|杜蔚
說到今年最腦洞大開的電影,神作《頭號玩家》登頂應該沒人有異議。大師斯皮爾伯格再一次用癲狂的想象給了觀眾驚喜,尤其是戴上VR眼鏡后,電影中塑造的綠洲,虛虛實實,更是讓人分不清。
《頭號玩家》能給到觀眾炫目的體驗,與它的特效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同于以往電影,由前期綠幕拍攝,后期轉為特效,《頭號玩家》整部電影就是在VR環境中拍攝,這也豐富了斯皮爾伯格的想象。
這種嘗試在大電影制作中尚屬首次,而做了這部電影的特效公司“數字王國”,可以說吃遍了北美電影圈,從早前的《泰坦尼克號》到近年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都有它的參與,曾拿過9個奧斯卡獎。近兩年來,數字王國的業務逐漸滲透到國內,比如近年暑期檔的兩部電影《西虹市首富》《邪不壓正》,也是數字王國提供的特效技術。
雖然數字王國的業務能力領先全球,但特效制作始終是份“狠砸錢”的苦差事,數字王國(00547.HK)的股價徘徊在每股0.11港元左右已久,如何對資本市場講好故事,是擺在數字王國前的一道難題。
為此,數字王國CEO兼執行董事謝安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講述了數字王國的戰略布局與資本思考。
▲數字王國CEO兼執行董事謝安(受訪者供圖)
應把更多錢花在劇本上
數字王國是一家以視覺特效起家的公司,創建于1993年,由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攝《泰坦尼克號》時親自設立。
成立25年來,數字王國為包括《泰坦尼克號》《鋼鐵俠3》《變形金剛》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頭號玩家》《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等百部好萊塢大片提供特效服務。
▲數字王國參與特效制作的電影(主辦方供圖)
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突飛猛進,票房也節節高升。2015年票房為440億元,2016年票房為492億元,2017年票房為559億元,然而目前中國電影的制作水準與好萊塢相比仍然存在差異,在此背景下,謝安攜數字王國進入了中國市場。
謝安告訴記者,2014年底,中國陸續幾家特效公司登門,希望能與數字王國合作。2015年在一個契機下,謝安在香港地區與謝霆鋒相見,一見如故后,過程不到兩個月,就談妥了數字王國與PO朝霆的收購。
謝霆鋒從PO朝霆帶來大量的人脈、資源,電影跟廣告,數字王國進入中國市場也頗為順利。
在2014年底,數字王國用虛擬人技術制作了鄧麗君與周杰倫在小巨蛋的合唱,2015年,數字王國成為在中國香港上市的第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此后數字王國參與制作了不少中國電影。
短短兩年間,數字王國已交出《戰狼2》《妖貓傳》《邪不壓正》《西虹市首富》等作品。謝安透露,數字王國還將參與IP投資,目的是為了可決定拍攝周期;“我們希望在國內做特效,能夠達到我們在北美做特效的流程,說真的,國內特效師不輸給好萊塢。”
謝安介紹,在好萊塢電影中,特效比例占電影的75%,預算占到20%~30%,有一道公式是,拍一部電影只有兩套預算:一億美金以上的大場景電影和2000萬美金以下的小電影。在此區間的電影都會虧錢。
可到了國內后,特效的話語權不如好萊塢高,這也導致先搭綠幕再做特效的電影效果不好,不過這兩年來,市場的環境在好轉,謝安認為:“導演們對特效公司的尊重度越來越高,另外,導演們也意識到了一件事情,把一部電影的預算很大程度上放在演員身上不是一個特別明智之舉。”
在國內,大制作大明星不再是票房保證,如暑期檔的《阿修羅》制作成本7億多,在上映3天后就以4000多萬元的票房成績灰溜溜地撤檔。謝安解釋:“在看一部電影的時候一定要看導演、負責人是誰。今天再強大的預算,但拍這些大特效制作的,導演、編劇、甚至是制作人,都是沒有特效背景的時候,我們就很擔心。”對此,謝安進一步補充:“我個人認為應該把錢更多花在劇本上。劇本做得好了,特效才更有地方去發揮。”
目前數字王國在國內嘗試參與票房分成的模式,謝安告訴記者:“國內的片方很尊重我們這種特效技術很強大的公司,也讓你投進來,參與分成,如果賠的話保你底,如果這個電影賺錢了,我們不但收到了特效的收益,同時還有票房的分成。如果電影賠錢了,特效也是賺錢的,還可以把本金拿回來,這是為什么我們在國內選擇這樣的模式。”
年中報凈利減少近32%
視覺特效是數字王國起家的業務,也是數字王國在中國市場的切入點,不過,這幾年來,數字王國的業務觸角逐漸衍生到VR、虛擬人、影視劇投資等多個方面。
在發力多項業務的同時,數字王國背負著不小的經營壓力。
8月30日,數字王國發布半年報,公告稱截止至今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收入為3.42億港元,較2017年同期的4.16億港元減少18%;公司毛利則為4115萬港元,同比減少31.9%。
公告顯示,媒體娛樂分部錄得收入約3.4億港元。此分部收入占集團于回顧期間收入約99%。物業投資分部方面收入減少約43%至232.2萬港元。
此外,數字王國的股價還一度徘徊在每股0.11港元左右。在業務高歌猛進的時候,數字王國的經營情況還是讓人忍不住捏一把冷汗。
對此,謝安解釋道,雖然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數字王國一直在“虧損”,但他從來不用“虧損”一詞,他說,“這三年,數字王國經歷了從傳統的特效公司到今天這樣一個科技公司的轉型。我對自己的期許,是希望公司到年底的時候,新的業務全部可以轉虧為盈,因為前期都是做投資。我們收購了PO朝霆,3Glasses,創建了數字王國空間,投資虛擬人,創建虛擬人的技術,全部都發生在過去的兩年里。”
謝安表示,到年底就能看到數字王國新的成績,包括虛擬人、VR、IP投資,和美圖的合作等,“這些東西數字的變化今年年底都會看出來,我希望明年發布會的時候,我們透過三年的投資跟布局,數字可以看到很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