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李宇嘉:樓市調控再造應從交易市場轉向租賃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4 00:22:57

          李宇嘉

          近期,住房租金上漲、違規融資、配套裝修不規范等,使得住房租賃市場再次引起全民關注,其程度不亞于房價上漲。

          近年來,購房者或多或少都有投資的想法,但幾乎沒有人為了投資而租房。在各大城市,“先租后買”已成為居住的定式之一,加上房價上漲并長期在高位運行,人口流動和工作變動越來越頻繁等原因,在很多大城市租房人群早已超過買房人群。

          基于此,租房更應該成為被關注的民生事項,房租穩定也是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基礎。

          與房價未被納入CPI指數構成不同,租房作為一種大眾消費行為,決定了房租上漲會導致CPI上漲。自2002年有統計數據以來,CPI中房租月均同比上漲3.32%,而同期CPI月均同比上漲2.8%,前者每月比后者高出0.53個百分點。

          作為基礎性成本,房租上漲意味著人工成本、倉儲成本、門店成本等全部上漲,必然也會導致生活消費價格上漲。從去年以來,大類消費品中的白酒、黑白家電普遍提價,再到近期家政服務和家裝建材漲價,人工、倉儲、門店等成本上升是罪魁禍首,而這些成本的上升與房租上漲直接相關。

          與有房者相比,租房者是多為25~35歲的年輕群體,這類群體有兩個特征:一是邊際消費傾向高;二是創業和扎根城市的愿望強。據易居研究院統計分析,2017年北京等20個大城市房租收入比在30%以上,盡管與發達國家大城市“居不易”的狀況差不多,但房租只是生活消費的一部分,我們在其他領域的支出壓力也很大,比如子女教育、父母養老、醫療和社會保障等。

          房租上漲過快,將產生明顯的消費擠出效應,抑制最有消費意愿的群體釋放消費潛力,也將阻滯我國內需型社會的建立。這部分人群既包括25~35歲的城市主力消費人群,也包括2.45億外來人口、農村待轉移的近3億人口。

          2008年之前,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一度達到23%,但其后一路下滑,今年7月已跌至8.8%。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的數字,2017年北京居民開支最多的是居住和醫療保險兩項,較2017年增幅分別達到了11%和16%,而食品煙酒和衣著服飾這兩項則分別下降了0.7%和8%。

          2017年,我國新出生人口為1723萬,比2016年減少63萬,這也是放寬獨生子女政策后新出生人口首次下降。考慮到之前二孩政策效果顯著,2017年新生二孩占比51%,二孩人數(879萬)增加近48萬人。顯然,一孩生育率下降更快,導致總出生人口減少。

          近日,全國人大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最大亮點就是,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房貸利息和租金、贍養老人等5項剛性支出可在稅前扣除。

          事實上,該政策出發點就在于,近年來居民基本生活成本上漲太快、居高不下。如果房租支出占到可支配收入的30%左右(一線城市占比在40%左右),不僅將成為居民消費的最大殺手,抑制內需社會建立,也將極大地蠶食年輕居民的創業和工作熱情。

          年輕的租賃人群,他們首先是普通的城市居民,然后才是創業者。扣除基本生活支出的結余太少或不得不負債,將極大地挫傷他們創業的積極性和動力,甚至動搖他們留在大城市的信念。因此,樓市調控之后,必須要加碼租賃市場調控。

          8月17日,北京監管部門集中約談了主要住房租賃企業,提出了“三個不得”“三個嚴查”。此前深圳市也出臺整頓市場亂象的通知,明確將租賃市場的亂象整治列入房地產市場亂象整治。在穩定租金方面,主管部門正在先行先試,探索限價租賃房制度。

          這僅僅是個開始,相比商品房交易市場調控,租賃市場調控的難度更大。

          首先,房租價格上漲是長期過分重視交易市場、忽視租賃市場的結果。2008年“擴大內需”及隨后3600萬套保障房戰略,國家對公租房、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很重視,但落實到地方后,一些地區重量化指標多于供給質量。

          其次,2017年以來各地都出臺培育租賃市場的文件,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集體土地建租賃房(特別是公租房)僅有個別案例。相反,租賃政策紅利(特別是培育規模化租賃)卻異化為資本助推下的長租公寓亂象。

          再次,長期重視交易市場,導致監管基礎薄弱,國家統計局等官方口徑中,對租賃市場的統計遠少于交易市場,僅在CPI中有“租賃房房租”指數一項。

          由于第一手的數據缺失,監管者不得不從各大中介機構獲取租賃數據。但是,中介機構的市占率有限、經營策略不同,統計口徑亦有差別,即使將各家信息拼湊起來,也很難反映出市場全貌。

          由于數據缺失,一直以來租賃行業定位不清(去年7月才確定為“生活服務業”),涉及的監管部門(住建、國土、規劃、消防、民政、工商、公安等)又多,加上租賃管理投入人力、物力大,但對經濟并無多大直接貢獻。因此,地方對于租賃市場的監管,通常以“約談”“檢查”等手段為主,一陣風后亂象依舊。

          最后,租賃監管難以落地,還緣于租賃市場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從上到下的監管落地難度大,更需要因城施策,激勵地方政府的主觀能動性。目前看,盡管租金上漲,但各大城市還是更重視商品房交易市場,并通過人才政策讓“需要的人”免受房價和租金侵擾。針對租賃主體的新就業和中低收入人群,規范和發展租賃的積極性不高。

          未來對于上述難題,首先要站在構建內需社會,保障基本生活的高度,將樓市調控重點轉向租賃市場。

          其次,修復租賃市場監管的基礎設施,包括存量租賃住房規模和結構、租賃居住質量、租賃交易價格、租賃供給主體和需求狀況等。基于此,應該從上到下制定住房租賃發展規劃。

          再次,應該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中低價位、中小戶型的“適租型”租賃房太少。城市空間已進入存量時代,存量商品住房供給彈性小、價格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于存量商業辦公、工業區宿舍、城中村、外圍集體土地等再利用,但再利用的基礎是政府支持下的配套完善、“適租型”導向的修繕,而不是基于抹平“洼地”而任由長租公寓抬高租金價格。

          最后,要杜絕城市大拆大建,特別是嚴禁打著棚改的旗號拆掉位置良好、租金適宜的存量住房。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午夜看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影院点击进入 | 亚洲岛国精品视频在线 | 日本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a在线网站 | 天天久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