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4 18:07:02
拼多多的走紅,讓人們看到了小程序乃至整個微信生態釋放出的紅利。不過,當流量費變得越來越貴,怎樣擁有自己的私域流量?尤其當平臺商家到線下“割韭菜”的時候,怎樣才能不做“韭菜”?仍是電商考慮的問題。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梁秋月
搭上微信生態和新零售順風車的有贊,一直動作不斷。在6月29日宣布和快手合作、輸出“短視頻電商導購”的解決方案之后,在7月1日的百萬小程序峰會上,有贊進一步宣布和騰訊社交達成合作,雙方將針對線下門店,落地智慧零售。
作為微信生態第一股,有贊的嗅覺可以說是極度靈敏的。在有贊CEO白鴉看來,微信生態正迎來5億新增量的電商人群和4億老的電商人群的消費升級,以及線下超過85%零售總額的商家開始做互聯網經營。這都是小程序的機會。
不過,更為業界關注的是,白鴉同時拋出了當下流量爭奪戰中最受關注的兩大問題:當流量費變得越來越貴,怎樣擁有自己的私域流量?尤其當平臺商家到線下“割韭菜”的時候,怎樣才能不做“韭菜”?
今年以來,突然火爆的小程序和其背后的微信生態一度引發業界熱議,尤其是拼多多在短時間內的崛起,令人震驚。在百萬小程序峰會上,獨立IT評論人Keso表示,在基本固化的互聯網商業內,微信帶給商業的影響已經逐漸被發現,但是其真正的能量還沒有發揮出來。
白鴉指出,小程序是未來商業的方向,生態正面臨新電商和線下兩大增量。一方面,電商開始在三四五六線城市發力,原先4億網購人群之外又多出了5億的市場增量,社交網絡已經變成最大的生活場景和消費場景。另一方面,超過社會零售總額85%的線下市場也在不斷互聯網化,整個生意鏈上的時間、人群、范圍、銷售商品的內容豐富度都在不斷提升,給線下零售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空間。
不過,面對當下小程序的火爆,良品鋪子社交電商總監黎明則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現在說小程序“爆發”還有點夸張,但是確實為店鋪開辟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同時相比于H5更便捷,用戶體驗也在逐漸變好。但他也提出,圍繞小程序的流量爭奪實際上早已打響。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小程序帶來的兩大增量背后,則是互聯網已有的存量市場流量紅利逐漸消失。越來越貴的流量費成為商家不能承受之重。
白鴉透露,電商平臺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網站成交金額)的4%~4.5%等于他的收入,而成交額一年超過1000萬的商家至少要付出15%~20%的流量費用,成交額超過1億的商家至少要付出30%~40%的流量費用,這是每個電商都在承受的負擔,而這個負擔只會越來越重。
同時,基于商業化發展,平臺大規模收割線下流量的趨勢日益顯現。從餐飲外賣到網約車再到更多的電商平臺,初期憑借高額補貼返利吸引大批用戶,但行為路徑一旦養成,“割韭菜”的鐮刀也將隨之而來。
如何不被割韭菜?白鴉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線上線下的顧客,變成線上的好友或粉絲,跟他們建立連接,也可以通過分銷等方式,老顧客帶新顧客,建立自己的獨立商城,形成閉環流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