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16 00:03:32
1月8日,深圳保監局公開發布4則行政處罰信息,領到罰單的是都邦保險銷售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4家機構。其違法行為包括虛列費用、向未辦理保險銷售執業登記的業務員發放傭金等。最近一個月內,保險機構頻現“虛列費用”違法行為,在全國保監系統下發的183份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就有72份涉及“虛列費用”問題,占比接近四成。
每經編輯|胡楊
每經記者 胡楊 每經實習編輯 陳適
近日,深圳保監局公開發布4則行政處罰信息,對都邦保險銷售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4家機構的違法行為開出罰單。值得注意的是,在這4張罰單中,有兩張直指處罰對象存在“虛列費用”行為。事實上,從長期來看,虛列費用也是保險違規的重災區之一。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近一個月內,在全國保監系統下發的183份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有72份涉及虛列費用問題,占比高達39.34%。
對此,監管部門也拿出從嚴姿態,厲行監管姓“監”。例如,1月9日新疆保監局公開的對中瑞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該公司因虛列咨詢費、虛發業務提成等違法行為,嘗到了被罰50萬元的苦果。這一數值也成為了近一個月以來,保監系統開出單次處罰金額的“最高紀錄”。
近一個月內各地保監局所開罰單情況
數據來源:保監會
在深圳保監局公開的4則行政處罰信息中,包括都邦保險銷售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市建安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等,4家保險機構以及3名關聯責任人被合計處以罰款82萬元。
具體來看,這4張罰單涉及的違法行為包括與非法從事保險中介業務的單位發生保險代理業務、向未辦理保險銷售執業登記的業務員發放傭金、妨礙依法監督檢查和虛列費用。
深圳保監局辦公室主任湯志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一組違法事實均是深圳保監局在對保險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的,是我們一直在實施的常規工作,量化標準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除此之外,作為保監會的派出機構,深圳保監局也會通過消費者教育等方式來進一步加強監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此番因“虛列費用”遭罰的都邦保險銷售有限公司是都邦財險旗下的保險中介機構,2014年經保監會批復后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目前,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是都邦財險董事長鄭國如,總經理則由都邦財險董事會秘書高繼先擔任。
與自家保險中介機構的境遇類似,都邦財險不久前也曾收到罰單,而且是連“吃”4張。2017年12月25日,由于存在數十件承保車險保單客戶信息不真實的違法行為,都邦財險寧德中心支公司、福州市鼓樓支公司以及關聯責任人員被合計處以22萬元罰金。
此番深圳保監局最新發出的這4份處罰決定書中,有兩份劍指“虛列費用”,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內,各地保監局共開出183張罰單,其中有72張涉及虛列費用,占比高達39.34%,足見虛列費用也是保險違規的重災區之一。
統計結果顯示,新疆保監局于今年1月9日公開的對中瑞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的單次處罰金額最高,達到50萬元。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該公司通過虛列咨詢費、虛發業務提成等方式,套取咨詢費、業務提成共計2787萬元,實際用于其他用途。
此外,富德生命人壽則是遭“點名”次數最多的保險機構。近一個月內,富德生命人壽寧波分公司、廣州中心支公司、漳州中心支公司以及漳州中心支公司詔安營銷服務部因虛列費用被分別罰款45萬元、19萬元、18.5萬元以及11.5萬元。另有7位直接責任人被處以警告及罰款,罰款金額合計達到19.6萬元。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郝演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保險市場,“虛列費用”都是一個很難徹底根除的問題。保險機構普遍會假借名目,比如以“防災防損費”等為名義,拿出資金向消費者“返傭”、“返點”,目的就是維護客戶資源,增強市場競爭力。
而監管政策方面,針對“虛列費用”,保監會曾在去年7月專門下發的《關于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中提及:各財產保險公司應加強費用預算、審批、核算、審計等內控管理,據實列支各項經營管理費用,確保業務財務數據真實、準確、完整。不得以直接業務虛掛中介業務等方式套取手續費。不得以虛列“會議費”、“宣傳費”、“廣告費”、“咨詢費”、“服務費”、“防預費”、“租賃費”、“職工績效工資”、“理賠費用”、“車輛使用費”等方式套取費用。
(實習生李玉雯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