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落戶低門檻購房租房打八折 武漢出狠招5年能否留住百萬大學生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11 22:05:25

          面對人才的外流,武漢出臺優惠政策,希望未來5年吸引100萬大學生留武漢創業就業。多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武漢5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也許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留住優秀畢業生,特別是武漢幾所985、211等名校畢業生。

          每經編輯|程成    

          _____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梁秋月

          作為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級城市,盡管擁有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但人才外流卻是武漢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武漢市人社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有10.4萬人留在武漢,這一數字到2016年雖然增長到了15萬,但與超過26萬人的高校畢業生相比,武漢仍是典型的人才輸出地。

          面對人才的外流,武漢于去年出臺了《關于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通過降低落戶門檻、購房租房打8折等“超常規”措施,希望未來5年吸引100萬大學生留武漢創業就業。這些吸引人才的“狠招”,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百萬大學生留武漢的目標呢?

          “就業崗位有點少、工資不夠高”

          “房子已經交房快1年了,我準備春節前就辭職回武漢。”北漂青年李勇(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016年年初,在北京買房無望,眼看女兒即將讀小學,又不甘心一直做北漂的李勇,與愛人省吃儉用湊夠了首付,在武漢購置了套三居室。雖然并不愿意離開工作了近10年的北京,但面對女兒上學的現實問題,搬回武漢似乎成了李勇唯一的選擇。2017年年底,李勇將一家三口的戶口遷到了武漢。

          “最近一直在留意武漢的招聘信息,但合適的崗位不多,工資也不是很高,跟北京確實比不了。不過,這幾年武漢發展也很不錯。”李勇打趣道。

          與李勇不同,另一位早年就讀于湖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胡正(化名),畢業后就沒留在武漢。

          “我這個專業當時在武漢對口的崗位本就不多,還要面臨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這些名校畢業生的競爭,就業壓力很大。”胡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后來,胡正去了蘇州一家做儀器儀表可靠性檢測的企業。“蘇州這邊的電子信息企業很多,我們的專業在這邊也比較好就業。”胡正說。

          在蘇州工作近10年的胡正,目前已在當地安家落戶。

          工業是經濟重要支柱

          “當初我們專業除個別同學去了三大運營商,其他大部分都去了廣東、上海、北京,分別進入了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華為這些企業。”胡正告訴記者,“武漢的就業容量太小,裝不下這么多人。”

          武漢市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4年躋身“萬億俱樂部”后,2016年武漢的GDP增長到11913億元,一二三產業比例為3.3:43.9:52.8。分行業看,工業產值超過4000億元,位列各行業之首。而大家熟知的鋼鐵、汽車等工業產業,目前依然是武漢經濟的重要支柱,武漢還是一座典型的工業城市。

          不過近幾年,武漢一直在大力發展光電子信息等產業,并欲將光谷打造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但不容忽視的是,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武漢電子信息產業2016年增加值為456億元,而同期,華為的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顯然,要達成萬億級目標,武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5年能否留住百萬大學生?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和支撐。人才的外流,武漢似乎也感受到危機。為留住外流的高校畢業生,近年來,武漢不斷放出狠招。2013年,武漢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高校畢業生在漢創新創業的意見》,推出大學生“留漢工程”;2017年6月,出臺《關于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2017年10月,出臺《關于加強大學畢業生安居保障的實施意見(試行)》、《關于進一步放寬留漢大畢業生落戶試行政策的通知》等。

          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武漢快速上漲的房價,讓一些高校畢業生望而卻步。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2017年11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顯示,11月武漢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0.1%,相較于2015年同期上漲29.6%;而二手住宅價格以9.6%的同比漲幅位列全國第三位,相對于2015年同期漲幅更是達到36%。

          武漢市官方數據也顯示,2017年11月份,該市新建住房成交均價9337元/平方米,而2016年其城鎮常住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11元。

          為減輕留漢大學生購房、租房壓力,武漢制定了“武漢市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其中提出專科、本科、碩士和博士的最低年薪分別為4萬元、5萬元、6萬元、8萬元;留武漢大學生將可以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租到租賃房。此外,武漢還于去年底表示將出臺“房票”制度,對達標企業或創新創業人才發放租購房屋補貼憑證,且不受限購政策制約。

          種種動作都顯示出武漢5年內留住100萬大學生的決心。

          “與廣州、杭州、深圳這些同屬于副省級城市的沿海城市比,武漢的工資沒有競爭力,軟實力相對不足,產業結構也不夠合理,對求職者來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工資低。”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武漢5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有難度,但也不是不可實現。”

          據《長江日報》官微此前的一則消息顯示,截至2017年12月15日,留武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已達28.29萬人,是2016年的2倍;大學畢業生在武漢新落戶13.2萬人,是2016年的近6倍。

          多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武漢5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也許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留住優秀畢業生,特別是武漢幾所985、211等名校畢業生。賴勤則認為,武漢除了在人才落戶和購房政策方面給予大學生優惠外,更重要的還是要拿出更大的魄力和用氣,提升自身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落戶低門檻購房租房打八折 武漢出狠招5年能否留住百萬大學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V精品在线 | 亚洲五月天制服丝袜在线 | 亚洲欧美中东在线观看 | 无遮挡国产精品网站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观看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