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4 20:34:56
每經編輯|趙慶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宋思艱
今日(11月24日)下午,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中國醫藥資本論壇”在成都舉行。
中銀國際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鄧周宇、湖南藥品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黃修祥、華大基因董秘徐茜、珍寶島董秘霍光、深圳融昱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合伙人龍宇翔參與圓桌討論,就“中國醫藥產業新業態的成長邏輯”這一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鄧周宇表示,目前整個醫藥行業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看病難,二是看病貴。與此同時,在“三醫聯動”(醫療、醫保、醫藥改革聯動)帶來的醫改政策推進下,醫藥行業在商業模式、零售業態上出現了很多新形式。
華大基因董秘徐茜表示,華大基因的愿景是通過基因科技造福人類。截至目前,華大基因已經與國際上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合作,國內科研合作用戶達2000家,醫療用戶達到2300家,美洲、歐洲、大洋洲覆蓋了相應的子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相應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徐茜認為,下一個到來的時代將會是生命經濟時代。
徐茜稱,叢林法則的原始時代已經過去了;農業時代,大家比較關注的是柴米油鹽;工業時代,大家可能圍繞的是衣食住行;目前的信息時代也會成為一個即將要過去的時代;再下一個時代,回到人類的本身,不再關注物質,關注人類自身的健康,關注怎樣才能活得更加健康和美麗。從物質到生命本身的轉變,是生命時代到來的一個契機,未來的10~30年是很重要的轉變。掌握了基因資源,等于掌握了生命經濟時代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徐茜認為,作為生命經濟時代的引導者,華大基因主要能做三方面工作:第一是減少出生缺陷;第二是減少腫瘤;第三就是可以精準治愈感染。生命經濟時代,基因測序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都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湖南藥品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黃修祥認為,一方面,醫藥分開以后,特別是藥品零差距銷售以后,醫院處方就能自然而然地留存。
黃修祥稱,在現有挑戰下,醫療機構以后也是要分開,成立了“醫聯體”(區域醫療聯合體)搞二次議價,節省下來的部分就相當于醫保支付的這個部分,是可以反哺醫療機構的,比如改善醫生福利、購買儀器設備等等。
在談及處方藥時,黃秀祥表示,目前政策下所有藥品生產商和批發企業是不能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處方藥的,藥品零售企業也不能向個人銷售處方藥,甚至不能在網上展示處方藥,這個處罰是很嚴格的。處方藥在網上銷售的政策,不會有變化,政策已經很明朗了。
黃秀祥稱,看到很多電商就是搞價格戰,實際上對線下的實體店有傷害,業內甚至擔心會有消費者發起這方面的刑事訴訟。總體來說,目前行業爆發點還沒到,到那一天來時,“所有的鮮花會盛開”。
深圳融昱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合伙人龍宇翔在論壇發言時表示,目前經濟仍有待整固,但是否現在就是智慧醫療的投資寒冬,這對每個人的意義不一樣。對一級市場的金融機構而言,要尋找好的標的物確實也比較難。
在談到移動醫療行業時,龍宇翔表示,現在作為他作為一級投資者而言,是相對趨向于一個低谷的平穩期以及思考期。
思考期的過程無非是以下幾點:第一,我們的模式是否需要改變;第二,我們是否能夠堅持下去。我們做互聯網的目的是什么?醫療需要互聯網嗎?醫療需要移動嗎?他認為,隨著科技發展,這(移動醫療)是必然的一個趨勢、他如此形容這個行業:前途光明、現實骨感。
珍寶島董秘霍光在論壇上表示,企業無創新,就沒有生命力與活力。一個綜合性企業,產品研發在創新,其經營方向、經營模式也需要創新,這是新業態所需要選擇的。不同的企業對創新的定位也不一樣,因為新和舊是相對的問題。
霍光稱,珍寶島決定在原有基礎上,以原來的工業制藥為主體,在主體壯大的同時“兩翼齊飛”,飛向上下游。
霍光對珍寶島發展規劃的表述是:第一,要符合政策方向。去年出了一個中藥材發展規劃,中藥材已經上升為國家產業戰略了;第二,醫藥分離是一個大趨勢,這是布局選擇方向的一個基礎。一定要圍繞主業。
霍光最后稱,面對創新,面對新業態的選擇,作為一個傳統型企業,一要有魄力,要勇于接受這種挑戰和轉變;二要有定力,如果沒有定力,傳統企業不但搶不到市場先機,可能還會流失其他優勢。
主持人:感謝嘉賓的分享,現在我們進入最后的一個圓桌對話環節,有請以下嘉賓上臺:
湖南藥品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 黃修祥
華大基因董秘 徐茜
珍寶島董秘 霍光
深圳融昱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合伙人 龍宇翔
主持人:下午好,最后一場的交流由我來進行。由于時間關系,自我介紹就不用搞了,直接講干貨。大家做關注醫藥投資的人應該會知道,整個醫藥行業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看病難,一個是看病貴。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推了醫改,就是三醫聯動,就是我們的醫療服務、藥品、流通和我們的保險。工業又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對創新藥的鼓勵,鼓勵整個新藥的上市,鼓勵民族的品牌在海外出口的這些品種,在國內加快上市。另外一個層次就是藥品的供給側改革,一致性評價這件事情。
商業方面,流通方面是我們推進的兩票制的事情,同時在各個地方做GPO的嘗試,把整個藥品招標變化為一種碎片化的采購的方式。
在醫保方面,我們的改革其實包含兩點,我認為一個是節流,一個是開源。節流是指醫保控費,但是我更喜歡用醫保的精細化管理來形容這一點。開源是指我們要大力發展商業健康險的事情。正是由于三醫聯動的醫改政策的推進,行業出現了非常多的新業態,也是我們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包含零售、商業模式、新的零售業態、檢測等方面。接下來我就開始跟各位嘉賓進行一個互動。首先請徐茜給我們分享一下,同時也把公司的基本情況再給大家作一個介紹,也分享一下新的看法。
徐茜:華大基因的愿景是通過基因科技造福人類,今年7月14日,公布了A股的股票代碼。截止到現在,已經跟國際上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合作。國內的科研合作用戶達到了2000家,醫療用戶達到了2300家,美洲、歐洲、大洋洲覆蓋了相應的子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我們相應的業務。
我們認為下一個到來的時代,將會是生命經濟時代。
叢林法則的原始時代已經過去了,之后的農業時代,大家會比較關注柴米油鹽;再接下來的工業時代,大家可能圍繞的是衣食住行;再下一個時代就是信息時代,也就是即將要過去的時代。
未來,再下面一個時代,回到人類的本身,大家不再那么關注物質,而是更關注人類自身的健康,怎么樣才能活得更加健康和美麗。
這種轉變,是我們認為生命時代到來的一個契機,將會是未來10年到30年很重要的一個轉變。掌握了基因資源,等于掌握了生命經濟時代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作為生命經濟時代的引導者,華大基因能做什么?
我們覺得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減少出生缺陷。基因檢測是減少基因缺陷非常重要的利器,母親的血液里面可以捕捉到胎兒的DNA,可以檢測到她的寶寶是不是有出生缺陷。通過華大基因的檢查,可以對染色體等疾病進行精準檢測,準確率達到99.9%。通過我們的基因檢測,再加上影像學的一些手段,可以及時發現很多出生缺陷,讓孩子不輸在母親的肚子里面。
第二個方面是減少腫瘤。一個是遺傳性的腫瘤,還有就是基因突變導致的腫瘤。基因是會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比如說熬夜、喝酒,或者因環境受到污染,像霧霾或者是水資源污染,也會加速基因突變,導致腫瘤的患病率較高。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實現對癌癥的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
第三就是精準治愈感染。我們可以非常有效地檢測出來外在的感染是什么,通過基因檢測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感染源是什么,這是一種顛覆。這個是未來在生命經濟時代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信息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信息服務,比如說手機、互聯網,享受這方面的一個便利。那么在工業時代,比如說汽車的出現,我們的交通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生命經濟時代,基因測序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都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謝謝。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有請黃修祥來做一個互動。
醫藥商業當中,新業態應該是電商領域。很多人覺得處方(藥)會外流,但是現在我們看到這個速度還是有一點慢,可能也沒有預期那么快。當中有一些業態,不僅僅是電商,包括醫院內的藥房,還有一些托管,包括智慧藥房等。請黃修祥給我們講一下,您對于整個電商行業的看法,和未來的一個判斷。
黃修祥:現在留下來的都是我們智慧醫療發展的鐵粉。
我認為我們的醫藥分開以后,特別是藥品的零差距銷售以后,醫院的處方(藥)就能夠自然而然留存。中國的情況很復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現有的挑戰下,醫療機構以后也是要分開的。成立了醫聯體搞二次議價,節省下來的部分就是相當于醫保支付的這個部分,可以用來反哺醫療機構、改善醫生福利、購買儀器設備等等。
另外,處方藥的政策也明朗了,包括一些大的醫藥平臺,一直在推處方藥的網上銷售。2014年6月份國家出臺了互聯網食品藥品的管理辦法,當時我們在長沙開了大型的研討會,最后我們給商務部,包括衛計委寫了一封信,認為在現有的條件下,放開也是比較好的。今年的11月4號,國家出臺網絡藥品經營管理辦法意見稿,2017年3月份組織了一個小范圍的探討,里面也有提到。
我們今天來看,按照我們的意見稿,所有的藥品生產商和批發企業是不能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處方藥的。藥品零售企業也不能向個人銷售處方藥,甚至不能在網上展示處方藥,這個處罰是很嚴格的。處方藥網售方面的政策,不會有變化了,這個是一刀切,有的人還要讓子彈飛一會兒,看一下政策,其實政策已經很明朗了。
我們看到很多電商就是搞價格戰,實際上對線下的實體店有傷害,我們甚至擔心會有消費者發起這方面的刑事訴訟。這是我的一些看法,謝謝。
主持人:您覺得它的爆發點還沒有到。
黃修祥:應該還沒有到。
主持人:在新業態當中,還有一些問題。移動醫療我們都不叫它移動醫療,叫智慧醫療。到現在股市大調整之后,很多股票都跌了70%到80%。這個畢竟是二級市場的變化,對于行業當中這兩三年以來,他不可能是沒有任何發展的。我還是想請您講一下,從您在一級市場的角度上說,這個產業有一些什么樣的變化,比如說智慧醫療的投資是不是進入了寒冬?
龍宇翔:對于寒冬的說法,我是這么想的,現在投資智慧醫療到底是不是寒冬,對于每個人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對于我們做一級市場的金融機構來說,我們要尋找好的標的物,確實比較難。就像剛剛有一些前輩,他們也會說到,其實有一些好的項目是傳出來的。這個東西我想也是那么回事,就像移動醫療是不是傳出來的行業。對于我來說,那確實是,我們一般情況下理解的醫療,是線下的實體經濟,如果加入移動概念,甚至是互聯網概念的時候,就是虛擬經濟的一個范疇。
從2011年開始,其實移動醫療有了一個比較不錯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移動醫療行業總的融資額已經破了幾百億的規模。不可否認曾經造就了一波輝煌,也給不少投資者帶來了一部分的資本紅利。
到現在而言,我作為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來說,我們會覺得任何的東西,他只要是過了剛開始的那個熱潮,其實都會相對趨向于一個低谷的平穩期以及思考期。
思考期的內容無非是幾個。第一,我們的模式是否需要改變。第二,我們是否能夠堅持下去。我們做互聯網的目的是什么?就好比說醫療需要互聯網嗎,醫療需要移動嗎,其實我覺得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想法。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這個是必然的一個趨勢。
這個過程里面我會進行這么一個思考,互聯網化的目的是把一些信息能夠更有效,更少阻力地傳播給大眾。如果是要達到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要做的第一點是什么,是把很多的行為標準化、流程化。對于我們互聯網,對于我們醫療來說,我們這種標準化的流程準備好了嗎?準備把我們所有的好與不好的一面,迅速的向外面去推廣了嗎?
比如說平時我們去醫院,會有一個很顯著的感覺——醫生是不是在趕我們走,為什么好像多說一句話他都很不愿意。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會常常在醫院里面去考察,我問過他們,為什么不愿意多說兩句話,就趕緊讓別人走。他們說首先要控制說話的時間,畢竟病人有很多,不可能只為了個別的病人,滿足你的心理上的一些訴求,而把時間放得很長。
如果是互聯網端的時候,這個場景可能就會改變了。一說到互聯網,因為現在我們對這個行業的了解,更多的是線上的一種醫患之間的互動。既然是互動,就難免會有社交的需求。我在線下如果得不到這種需求的時候,讓我在線上多聊幾分鐘,你能拿我怎么樣。對于患者來說,你可能心理上得到的安慰更多,但是對于整個行業的說法是不利的現象。為什么,名醫大家都想見,但是時間很緊,對于名醫,難道他就能夠有權力去拒絕患者多問兩句嗎?所以資本的寒冬也好,融資難的情況也好,其實只是行業里面重新思考的一個過程,也是重新思考盈利模式的過程。用一句老話來說,就是前途是光明的,但是現實是骨感的。
主持人:最后一個問題,還是跟霍總進行一個對話。因為前面的三位嘉賓都是講的一些新業態的東西。您認為上市公司在面臨轉型的過程當中,如何整體考慮資本方面的問題。
霍光:我們在座的四位就是(來自)傳統制藥產業,我是其中的一個。
今天咱們的主題雖然都圍繞著創新,尤其是投資者朋友,更關心的也是創新,因為創新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的一個源泉。沒有創新的企業,是沒有生命力和活力的。
創新有幾個方面,咱們主要是側重模式、業態的創新。一個綜合性企業,它對產品的研發是在創新,他的經營方向、經營模式也需要創新,這是咱們的新業態所需要選擇的。
不同的企業可能對創新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因為新和舊是相對的問題。比如說華大基因,在所有的藥企來說,你這個可能是新業態、新企業。但是對于自身來說,因為包括咱們剛才說到的互聯網的一些企業,對自己來說不算新,但是對行業來說是新的。
那傳統企業怎么創新呢?像我們珍寶島藥業上市2年,應該說今年的業績還比較好,每年都有5個億左右的稅收利潤,作為傳統的企業來說還是可以的。但是傳統行業必然要受到新業態、新模式的沖擊,我只有主動去迎接、去應對,才能讓企業有一個新的增長點。
珍寶島做了哪些事情?我們在去年6月份的時候,特意以董事會決議的形式發布了一個通告。我們決定在原有的基礎上,以原來工業制藥為主體,在主體壯大的同時,兩翼齊飛——就是我們的上下游。
上游就是中藥材貿易。我們今年在9月份的時候也公告了,我們投資了21億在安徽亳州建立了中藥材交易中心。可能大家首先體會到的是藥材交易大市場,應該說這個業態不是什么新業態。這對我們的上下游、產業鏈有作用,但是并不是一個新的業態。
那么,怎么樣把它通過新的業態模式,讓我們這個中藥材交易打造出來競爭力,我們也下了一番工夫。第一個是線上線下的中藥材的貿易交易。第二個是圍繞中藥材的貿易倉儲物流。第三是圍繞中藥材的生產和交易進行的質檢平臺。第四,還是圍繞中藥材貿易的流通,打造的金融服務平臺。
這幾個平臺單獨看,可能也不算特別新,做電商不稀奇,中藥材電商也不是我們首創的,但是我們把這幾個平臺做了一個有機的結合。我們的國家中藥材產業有很悠久的發展歷史,但是這些年的發展,尤其是在國際化和標準化的基礎上,其實進步不是特別快,尤其是在原材料上。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標準不統一。我們公司有很專業的人去采購,標準不統一,制約了交易量和交易范圍。現在的參與者,主要是一些專業用戶。作為產品的交易者,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沒辦法參與。因此,我們打造一個好的質檢平臺,我們原來一些金融和產業的投資人,他也可以來參與,因為他是標準化的。
同時倉儲和物流平臺,我們的中藥材、農產品有一個共性,就是對倉儲物流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名貴藥材,如果你的儲存達不到要求,效果會差很多。
還有金融平臺,前面這些可能是輔助和鋪墊。我們中藥材跟大宗交易一樣,需要大量的資金。我們有前面一系列的鋪墊之后,圍繞你這個交易商,我做金融服務,有基金、小貸、擔保,整個一盤棋就盤活了,就不是簡單的一個大市場的概念了。
下游的智慧藥房我們已經在積極布局和推廣了,藥房托管也在積極布局。珍寶島現在正打造圍繞中藥加工、制造為主體的中藥全產業鏈的結構。
上下游貫通之后,不但能方便原來主業的發展,而且能增加新的利潤點。結合我們自身的發展,第一,要符合政策方向。去年出了一個中藥材發展規劃。第二,醫藥分離是一個大趨勢,這是我們布局時選擇方向的一個基礎。一定要圍繞主業,因為我們有中藥材多年交易和生產的基礎,才能布局這些。
最后總結一下,面對創新,面對新業態的選擇,作為一個傳統型企業,一要有魄力,你要勇于接受這種挑戰和轉變。第二,要有定力,如果沒有定力,傳統企業不但搶不到市場的先機,可能還會流失其他的部分。以上就是我們珍寶島的意見,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四位嘉賓的精彩分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的論壇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