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4 11:27:12
今天,“2017 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在成都舉行,作為與會嘉賓、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
在談到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問題時,賈康表示,中國經濟在經過多年高速增長之后,需要完成向“中高速”增長狀態的轉換,“中高速”增長的狀態即新常態的“新”,經濟探底企穩之后的平穩運行則是新常態的“常”,即經濟增長出現“L”型,只要經濟增長中的質量提高,“L”型的尾巴應該是越長越好。此外,他認為今年四季度我國有望保持6.7%以上的經濟增速。
每經編輯|周程程
賈康在2017 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現場演講(每經記者 攝)
每經記者 周程程
11月24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 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在成都舉行,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應邀出席,并在峰會上發表了主旨演講。
賈康因致力于中國宏觀經濟及財稅領域研究而蜚聲業界,且是國內最早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研究的權威學者之一。在本次峰會間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賈康進行了獨家專訪,以分析預判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NBD:您多次提及,目前應該趁勢提高增長質量,在新常態的“新”明朗化之后,追求“常”。這該如何理解?
賈康:要認識、適應、引領這個新常態的“新”,在于我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后,不可能再延續經濟起飛階段的高速增長特征,要完成向“中高速”狀態的階段轉換。
新常態的“新”,就是指這種合乎其他經濟體共同規律的告別高速階段后新階段的到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從高速軟著陸到中高速,這是中央的基調,這是“新”之所在。
“新”后面的“常”,指的是經濟增長速度向下的這個變化,必須要完成探底,然后企穩在中高速狀態的這個過程。探底企穩以后就應該拐出“L”型的尾巴,且在一個平臺上相對平穩運行比較長一段時間,這就是“常”了。
我們現在理解的中高速增長,一般也就是指經濟增速在6%~7%或者6%~7.5%這個區間內。這個中高速平臺到底運行多長時間?只要有經濟增長中的質量提高特征,“L”型拐過來的尾巴應該是越長越好。
從更長遠的未來考慮,經濟增速下了一定的臺階以后,未來應該還可能繼續下行。在具有增長質量升級版特征的情況下,即使中國經濟增速再下行,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到了基數更高、更發達的狀態,其走向與美國相類似。美國現在是世界頭號強國,但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不會太高,其經濟增速高于3%,通脹壓力就會較難處理了。
NBD:中國經濟目前是否具備由“新”入“常”基礎?
賈康:中國現在就是處于一個由“新”入“常”的關鍵窗口。經過這幾年整體的觀察,并結合分析不同視角上的指標,包括經濟增長質量要考慮結構優化,就業的情況要可接受等。綜合判斷下來,中國經濟是在由“又快又好”轉為“又好又快”、追求穩字當頭的調控中間,改進了績效狀態,得到了結構優化的一定成果。關鍵在于能不能夠在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已經出現的一個此前絕無僅有的小平臺狀態上,把宏觀經濟運行決定性地轉為中國經濟所追求的常態。
現在中國經濟增速已經有九個季度在6.7%到6.9%的區間運行了,很可能還會出現第十個季度,也就是今年第四個季度仍然處于這個區間內。這個小平臺的狀態已經延續2年多了,實際上已經開始中期化。
目前應該乘勢在這個基礎之上完成探底到企穩的檢驗期。探底指的是經濟沒有明顯繼續往下走的勢頭,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穩定住這樣一個勢頭,而且要使地方、企業對于未來形成預期上的基本共識,即擺脫經濟繼續下跌的焦慮。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這種常態運行的預期,會反過來引導千千萬萬分散的市場主體的決策行為。這也非常值得我們努力,來乘勢由“新”入“常”。
當然,要注意防范應對“矛盾累計和隱患疊加”的問題,要特別注意種種不平衡的問題,涉及制度結構的不平衡、利益格局的問題、產業結構的問題(比如說第三次產業到底怎么發展,生產型服務業怎么樣得到政策配套的支持)。各界關心的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怎么把握,也屬于產業結構里怎樣克服不平衡的問題。還有區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問題。
NBD:您剛才提及要穩住經濟,使之沒有明顯繼續往下走的勢頭,乘勢由“新”入“常”。但是近期發布的10月份經濟數據,供給及需求兩側的數據都表現有所回落,對此您持怎樣的看法,您對四季度的經濟形勢與增速又是如何判斷的?
賈康:10月份這一個月的數據并不足以說明太多問題,還得繼續觀察。我估計四季度即便有點回調,但也不會太劇烈,所以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還是有希望在6.7%以上。
例如,從挖掘機指數來看,到2016年,該指數的分析已清楚表明,多年低迷的工程機械行業銷售市場筑底回暖,2017年2月時,依據該指數預計工程機械銷量今年可達到年度200%~250%的增長,行業回暖至少可持續到2018年。除挖掘機指數外,PMI的表現,與PPI、CPI、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用電量、貨運量、房地產業、進出口、就業等方面綜合觀察,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亮點正日趨明顯。同時,居民消費仍相對強勁,持續高于GDP增速,2016年下半年以來大型零售企業銷售情況明顯好轉,實體零售出現結構性回暖跡象。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不犯調控中的低級錯誤,“穩中向好”局面是應能對接“企穩入常”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