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2 22:53:10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認為,隨著中國成長為全球大國,中國人影響力的觸角正在廣泛伸向全球,中國企業正在擁有著重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我國處在一個大的戰略機遇期,這個機遇既是國家的,也是企業的。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鐘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謝欣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企業面對全球這樣一個廣闊的市場,正在呈現出強大的主導力,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認為,從國內到國外,中國企業都將獲得一個大的戰略機遇。
機遇與責任相伴,履行社會責任同樣需要企業有擔當。在中國企業更加深入融入全球的過程中,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也大為拓展。“面臨新機遇,擔當新責任,需要企業和企業家的視野、格局、戰略決策做出一定調整。”王文說。
如何抓住機遇,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中國企業又如何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專訪了王文。
企業處在大戰略機遇期
NBD:您認為在新時代,企業發展將獲得哪些機遇?
王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中國成長為全球大國,中國人影響力的觸角正在廣泛伸向全球,中國企業正在擁有著重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一是對外大開放。中國的崛起為國內企業提供了在全世界范圍獲得發展的機會,企業面臨的是全球市場。企業的產品設計、銷售取向和發展定位都應該面向全球來考慮,同時也在規則制定、價格掌控上越來越具有主導全球的影響力。二是國內大改革,在這個過程中將有社會結構的調整、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消費增長與升級,站在滿足居民更美好的生活的角度,那些產品創新、更人性化的企業將越來越多地受到居民青睞,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所以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我國處在一個大的戰略機遇期,這個機遇既是國家的,也是企業的。
中國企業增加全球性重任
NBD:您長期研究“一帶一路”,在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過程中,是否也意味著增加了全球性的責任?
王文:企業參與全球治理就是履行全球責任的典型,實際上企業對全球治理發揮的作用更具有務實性和持久性。全球型企業管理者的任期長,全球級企業的總產值超過大多數中等國家。對正在向全球拓展的中國企業而言,他們能夠幫助當地居民就業、改善當地環境、提升當地居民福祉。
NBD:企業也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全球治理規則的重塑、改革之中,當前有哪些具體表現?
王文:過去10年,企業、社會組織等主體參與全球治理越來越深入和具體。在G20層面有B20(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在金磚國家峰會層面有金磚國家工商峰會。企業界的商討的成果還經常被寫入到峰會公報之中。在個別國家出現“逆全球化”跡象的時候,我國電商企業運用新技術、新模式重塑著全球貿易規則,擔起了推進自由貿易走向深化的全球責任。網絡支付、金融創新也在逐漸改變著此前的全球金融規則。這些都是企業參與全球治理、履行全球責任的直接體現。
參會提示
新時代,新機遇,新擔當!
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報名通道已正式開啟,峰會將于2017年11月23日-25日在成都隆重舉行。有意參會者可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報名信息(請務必保證信息真實有效),報名截止時間:2017年11月21日22:00。組委會將于11月22日公布入選名單,并發送確認短信(請保證報名手機暢通)。
在這里,你將收獲新銳的經濟認知、深入的行業洞見及前瞻的趨勢判斷。?會上還將舉行頒獎典禮,揭曉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
好的東西,值得等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