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3 15:56:47
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周三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為6110萬臺,同比下降4.3%。這是全球PC出貨量連續第11個季度出現下滑,也是2007年以來的最低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Gartner數據還顯示,該季度惠普超過聯想居第一,坐上全球PC老大寶座。IT資深評論人士孫永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惠普、戴爾都在增長,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聯想PC增長放緩,反而不如競爭對手,只能說明聯想忽視了PC業務。
惠普重振
最近幾年,全球PC市場處于下滑趨勢。Gartner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出貨量排名前六的廠商分別是惠普、聯想、戴爾、蘋果、華碩和宏碁。
其中,在排名前六的廠商中,只有惠普和戴爾的全球PC出貨量實現了增長,這也是兩家公司連續第5個季度出貨量實現同比增長。華碩和宏碁的出貨量同比降幅達到兩位數,而惠普以增長3.3%的優勢取代聯想成為全球PC出貨冠軍。這打破了聯想從2013年第三季度開始,連續14個季度保持的全球PC第一的紀錄。
其實早在今年一季度,另一家機構IDC發布的報告就顯示,惠普越超聯想成為世界第一大PC制造商。
惠普曾經創造過輝煌:在2002年收購康柏后(Compaq),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PC巨頭。此后,因為來自蘋果和聯想等PC大戶的圍剿,加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惠普的電腦業務開始走下坡路。
2014年10月,惠普宣布公司將分拆為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一是主營企業硬件和服務業務的“惠普企業”,二是主營PC和打印業務的“惠普公司”。而在決定拆分的前一年(2013年),惠普全球PC之王的位置才被聯想集團取代。當時有媒體稱,PC時代已經結束了。不過,宣布分拆當天,惠普股價上漲近5%。
孫永杰表示,惠普此舉是為了向投資人和資本市場釋放明確的信號,澄清惠普公司的定位問題。
惠普正在慢慢回歸,現在的問題在于它能否一直領先下去。
聯想困境
除了惠普表現優異外,戴爾也現實連續第五個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其在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4%。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在經歷了連續兩個季度的增長之后,聯想全球PC出貨量在2017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了8.4%,這使其錯失了全球PC寶座。
Gartner首席分析師Mikako Kitagawa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結果可能反映出聯想的戰略轉變,其從謀求市場份額改為保持利潤率。對于全球PC制造商而言,市場份額和盈利水平如何實現平衡都是一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于本月初表示,集團會繼續發展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及大數據業務,亦計劃投入更多資源拓展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業務,藉此改善集團的供應鏈,從而更準確地預測市場需求。
孫永杰表示,從楊元慶近期的表態中可以看出,聯想做出的戰略選擇是再次將業務和戰略重心收回到PC業務中。
今年5月16日,聯想“老將”劉軍回歸,擔任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領導中國平臺及中國區PCSD(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集團)業務。而業界把劉軍的回歸,也解讀為是要拯救聯想的PC業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