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09 20:42:29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盧祥勇
5月7日,中國保監會正式印發了被稱為“影響保險業命運”的《關于彌補監管短板 構建嚴密有效保險監管體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加強機構股權監管,降低單一股東持股比例,同時嚴格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深化償付能力監管制度全面實施等。
業內認為,《通知》除了影響中國未來保險業走向之外,對樓市的投機抑制也不可忽視。
樓市狂飆離不開杠桿資金
保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末保險投資已超過13萬億,其中除18.55%用于銀行存款外,32.15%用于債券、13.28%用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其他投資占比36.02%。
今年1月4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保險資管機構累計發起設立各類債權、股權和項目資產支持計劃651項,合計注冊(備案)金額16524.89億元,主要投向交通、能源、不動產等基礎設施,其中,不動產領域投資規模最高,累計達4800.92億元。2015年,保險資產的投資性房地產資產為921.60億元。
實際上,從舉牌到拿地,過去兩年險資在中國樓市風馳電掣,萬科、遠洋、金地、金融街、碧桂園、朗詩等知名房企都一度成為險資涉獵的對象。
伴隨金融杠桿的進一步加大和土地市場的火熱,房地產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去年一些房產機構曾預警,謹防樓市大起大落,尤其注意杠桿資金的推波助瀾。
上述《通知》要求,加強機構股權監管,降低單一股東持股比例,這直接抑制了通過穿透性的關聯關系、代持、違規關聯持股等將資金挪入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行為。《通知》還要求堅持去杠桿、去嵌套、去通道導向,從嚴監管保險資金投資各類金融產品,嚴禁投資基礎資產不清、資金去向不清、風險狀況不清等多層嵌套產品。
房企須備戰現金流
4月26日,萬科公告擬取消15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發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近日做出類似舉動的還有金融街控股、金地、電建地產等。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房企各項融資合計僅649.5億元,同比下滑83.8%。
“銀行間資本和機構間資金成本在提高,主要因為資金渠道在逐步收緊,相應的是錢就貴了。”新城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認為,雖然目前市場上的錢的確緊了,但還沒有到從資產荒到錢荒的地步。
歐陽捷認為,目前從央行角度來說,通過逆回購等方式放緩資金的注入,在逐步收緊資金。同時監管部門開始規范金融機構的操作,一些非標業務和不規范業務的錢無法進入房地產。
記者注意到,近日銀監會發文要求開展對“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的專項整治工作,同業存單、同業理財等近兩年興起的影子銀行新形式將成為主要監管對象。
歐陽捷表示,從中長期來看,資金成本會越來越高,國際上量化寬松政策不再,錢也會變得更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聯儲加息,其他國家也會緊跟而上,一旦經濟企穩,中國的加息也可能隨之而來。
“所以房企要抓緊時間拿錢。”歐陽捷提醒,目前手上多拿點錢,一定不是壞事。“如果現在不抓緊時間,下半年成本可能更高,要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