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08 21:40:39
每經編輯 周禹彤
每經記者 張斯
京東交出Q1“答卷”,5月8日晚間,京東集團(NASDAQ:JD)發布2017財年一季度業績。業績顯示,第一季度京東集團營收達7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遠超市場平均預期。營收強勁增長的同時,京東盈利能力也在進一步攀升,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京東集團一季度凈利潤達到3.557億元人民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利潤則達14億元人民幣。
營收、盈利等關鍵指標的提升不僅體現了京東高質量增長戰略的成功,同時也展現了京東全品類平臺整體實力及優秀的運營能力。可以看出,上市以來京東業績表現出了穩健增長的態勢,并且從虧損轉向了較為穩定的盈利。互聯網分析人士王利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京東利好財報離不開開放生態的建設,隨著京東逐步開放金融、物流、營銷等平臺的優勢能力,京東式開放生態已輪廓清晰。尤其是近期京東物流子集團的建立,將過去十年的成本中心逐步轉化為盈利中心,京東新的生態版圖已經顯現。
平臺規模優勢逐漸明顯
營收超越市場預期增長的背后,京東集團的整體規模優勢愈發凸顯。如同京東CFO黃宣德所言,“本季度京東業績表現強勁,收入增長超出預期,隨著業務的快速增長,各品類的規模效應逐漸顯現,運營效率不斷改善,整體利潤率也獲得了進一步提升。在未來幾個季度,我們將繼續投資科技創新,確保京東保持長期健康發展。”
根據財報顯示,第一季度京東交易額(GMV)按照行業口徑達到2532億元,增速高于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率。本季度,京東與各品牌供應商深度合作,優化服務,效果顯著,自營和第三方GMV均實現了不錯增長。
隨著平臺規模超越行業增速穩步擴張,京東各品類盈利能力也在隨之不斷增強。本季度,京東毛利額達成122億元人民幣,毛利率達到16.1%(去年同期為14.4%),成為季度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意味著,京東有效調配了自身平臺資源,大力發揮了各業務線的協同作用,為未來業務的持續穩定擴張贏取了更多讓利各方的空間。
同時,一季度京東集團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利潤達到14億元人民幣,凈利率達到1.9%;京東商城Non-GAAP下持續8個季度盈利。可以說,京東現階段的規模擴張與電商早期的突飛猛進大有不同,其已步入了營收規模與盈利能力雙線穩步提升的健康高質量增長期。
而值得注意的是,規模優勢背后京東也帶來了穩定充沛的現金流,財報顯示一季度,京東現金儲備達到350億元人民幣,過去12個月自由現金流累計達到168億元人民幣。正如業界所言,盈利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京東平臺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也是京東卓越運營能力的體現。
開放生態構建新版圖
目前,京東正在逐步開放金融、物流、營銷等平臺優勢能力,打造京東式的開放生態。2016年11月,京東金融宣布架構重組,成為京東打造外圍生態的重要開始。今年年初,京東發布的JD IDEAL電商營銷方法論,旨在全面開放京東核心的數據和營銷能力,幫助傳統品牌重新構建與消費者的關系。
而不久前,京東宣布組建物流子集團之舉,則標志著京東將逐步對外輸出自身核心優勢,是京東打造外圍生態至關重要的一步。可以看到,開放生態的建立首當其沖的就是為其迎來了此次財報的利好。過去,物流的重金投入雖然在先期對京東利潤造成一定影響,但在去年集團即已整體扭虧為盈,并呈現高質量增長的態勢。
根據財報顯示,一季度京東集團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經營利潤為17億元人民幣,經營利潤率為2.2%,相較去年同期經營虧損為2.957億元人民幣呈現出強勢反轉。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年初,劉強東提出京東轉型戰略時表示,未來京東將堅定地朝著技術轉型,致力于將京東打造成為包括智能商業、智能金融、智能保險業務在內的智能商業體。因此,本季度京東集團加快了技術改造商業模式、縱向開放生態的步伐,京東物流子集團宣布成立。
2007年,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力排眾議決定自建物流,如今京東物流全面開放商業化,并成立子公司獨立運營,這個曾被外界詬病為壓垮京東模式最后一根稻草的物流,不僅變成京東用戶體驗的核心競爭力,還在實現著利潤中心的目標,也是京東快速發展的重要資產。
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劉強東談自建物流,“自建物流中心一年可能投入上百億元,但這些本身都是公司的資產,并不是燒掉了。好多投資人剛剛開始搞不明白,現在大部分投資人都知道了,京東做的物流并不是跟市場上所謂的快遞公司一樣,我們物流是提供供應鏈服務的。”
毫無疑問,基于互聯網電商模式、大數據計算管理能力和用戶體驗不斷創新而成長至今的京東物流,已經成為京東具備強大獨特競爭優勢的新物流力量。隨著京東各個業務的全面開放,京東新的生態版圖已經顯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