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5 00:17:27
隨著SCI(科學引文索引)所納入的期刊頻頻因造假撤回論文,已經讓部分“槍手”收縮戰線,選擇放棄該市場。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姚治宇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姚治宇
一場撤稿風波再次將醫學界學術造假推至風口浪尖。
近日,全球知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社宣布撤掉《腫瘤生物學》雜志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論文。據統計,被撤稿的107篇論文作者來自125家中國研究機構、牽涉524名醫生以及4個國外研究機構。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醫生學術造假第一次被公之于眾。早在2015年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便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來自中國的9篇論文。
“論文造假在醫生行業內很普遍,一方面是臨床工作太忙,確實沒時間寫論文;另一方面是造假成本不高,而職稱評級又有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這一硬性指標,所以造假屢禁不止。”國內一家大型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此外,隨著SCI(科學引文索引)所納入的期刊頻頻因造假撤回論文,已經讓部分“槍手”收縮戰線,選擇放棄該市場。
●107篇論文被撤回
當地時間4月20日,施普林格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發表于2012年至2016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有125家醫學研究機構、524名醫生牽涉進上述被撤稿的107篇論文。包括浙江大學附屬醫院、湘雅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均在名單內。
早在2015年8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就曾宣布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也來自中國,原因也是“同行評議造假”。
同行評議是學術刊物普遍采取的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專家評價論文質量,提出評審修改意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是否刊發。
據《新京報》報道,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介紹,“論文提交的評審人建議中,使用了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假冒了其電子郵件地址,這讓編輯誤以為文章發送給了真正的評審人。同行評審流程是保障科研質量、誠信和可重復性的基石之一。”
4月24日,記者隨機登錄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該醫院有19名醫生發表的4篇文章牽涉其中)官網,發現此次涉嫌學術造假的部分醫生為相關科室的主任醫師。
隨后記者多次撥打該醫院辦公室電話欲就此事進行采訪,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對方正式答復。
“論文因虛假同行評審問題被撤,應該以適當方式公布各方主體的責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肯定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出版方在2015年撤稿事件后未采取積極措施防止類似事件,也存在內控不完善、審核不嚴的問題。”中科協相關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醫生論文造假普遍化
“論文造假在醫生行業內很普遍,一方面是臨床工作太忙,確實沒時間寫論文;另一方面是造假成本不高,而職稱評級又有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這一硬性指標,所以造假屢禁不止。”北京一家大型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015年,丁香園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有34.34%的醫生表示為了發表論文,會采取找槍手買論文、找文章掛名字、修改數據等方式,還有另外38.54%的醫生表示目前沒有以上行為,但迫于壓力,以后可能會有。
“實際上這次公布的名單里有很大一部分屬于被躺槍,不少都是冠個名。”上述副主任醫師表示,醫生要評職稱,不少單位都明確規定了核心期刊發文量,“有些即使沒有明確要求,但兩個條件差不多的人,別人有論文,你沒有,你說評委會選誰?”
造假屢禁不止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于,即使被發現學術造假,一般也由醫院內部給予通報批評、降級等處罰,成本并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SCI論文數量掛鉤職稱評級,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推動了我國SCI論文發表量的快速增長。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中國科研人員對SCI論文的貢獻量不足2.5%;2006年,這一比例超過了德、英、法和日本,僅次于美國;到2015年,這一比例則超過了20%,而美國的貢獻量則在25%左右。
此外,近年來,我國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可見一斑。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0298.4億元、11846.6億元、13312億元、14169.9億元,4年間累計增長了37.59%。
●部分“槍手”收縮戰線
在造假的背后,有一條隱秘的論文“槍手”代寫、代發產業鏈。
4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通過搜索引擎和QQ群搜索有關“論文代寫、代發”的信息。
記者加入兩個“醫學論文發表”QQ群時,還被要求支付了1元入群費,群主直言“這一設置是為了提高門檻,希望進群的人都是真正有需求的人。”
記者以公立醫院醫生身份同多名“槍手”進行交流中發現,該條產業鏈已經劃分低、中、高等層次。
比如最低端的造假,“槍手”提供代寫服務,所發期刊為國內非一流期刊,3000字論文收費在3000元左右;中等的造假則針對國內一流期刊,如有實驗需求,可由代寫者包辦,3000字的醫學論文收費在萬元以上;高等的造假則針對SCI類,收費往往在幾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SCI所納入的期刊頻頻因造假撤回論文,已經讓部分“槍手”收縮戰線。
“你要發布在SCI上就別找我了,現在不做這個業務,去年年中就沒做了。”一名提供論文代寫服務的人士直言,2015年以來的論文撤回風波,導致以前的造假手法不那么好用了,自己是小工作室,被查到的風險太大,干脆就放棄了這塊業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