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6-12-27 11:30:26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這樣的養老發展重點:將養老資源向居家社區服務傾斜,大力提升居家社區養老生活品質。
養老和托幼緊密結合,實現“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養老是個讓人輕松不起來的話題。不過,陶淵明可能并不這么看。
《桃花源記》里有一句話說得好,就是“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這個提法和我們當前的養老設計有異曲同工之處。首先,養老最好在社區,在家庭。國家的養老方針是“9073”,即居家養老占90%,社區養老占7%,機構養老占3%。正如桃花源里,老人們并沒有集中在村舍邊上的養老院,而是在社區散居。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養老和托幼緊密結合在了一起。“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就是說這一老一小,實現了互相照顧,最終各得其樂。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這樣的養老發展重點:將養老資源向居家社區服務傾斜,大力提升居家社區養老生活品質。
當前有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社區服務跟不上居家養老的需要,服務送不進家去,居家養老就成了無源之水,難以持續。
對此,《意見》提出,要開展老年人養老需求評估,加快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對接供求信息,提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等上門服務,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和服務水平。
另外,類似“黃發垂髫”互相照顧的概念,實踐證明也是可行的。先行步入老年社會的國家,進行了一些探索。美國推出了“隔代人日托所”,把育幼院搬進老年看護中心,讓入托的老年人與孩子共處,既給老人帶來活力和被需要感,也發揮了老人的余熱給孩子帶去更多關愛。對孩子們來說,與每日匆忙的年輕父母不同,老人更有耐心,育兒經驗也豐富。德國也推出了“一老一小”項目,鼓勵幼兒園建在養老院旁邊。日本不少小學、幼兒園都與附近養老院建立了固定互訪制度。
那么,我們將來可不可以借鑒這些經驗,以提升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感,實現隔代共處盡享天倫之樂的局面呢?正如《意見》要求的,樹立健康養老理念,注重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品牌創新,積極運用新技術,培育發展新業態。(熊 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