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6-12-07 10:20:06
隨著針對前海等個別險企監管函的下發、檢查組的即將進駐,保監會進一步強化監管、遏制負債及投資端違規行為的信號,正在持續釋放。監管趨嚴的背后,投資者關注的是:這場整肅風暴將對保險行業帶來哪些影響?是否會牽動保險資金在A股的投資布局?未來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問題值得思量與探討。
隨著針對前海等個別險企監管函的下發、檢查組的即將進駐,保監會進一步強化監管、遏制負債及投資端違規行為的信號,正在持續釋放。
監管趨嚴的背后,投資者關注的是:這場整肅風暴將對保險行業帶來哪些影響?是否會牽動保險資金在A股的投資布局?未來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問題值得思量與探討。
一問影響:涉及哪些險企?
首先要解答投資者的一個疑惑,此次保監會強化監管的主要對象并非針對所有保險公司,而是在負債端、投資端有違規行為的一批新銳中小險企。
來自相關渠道的最新消息顯示,保監會最快將于12月7日派出檢查組,分別進駐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據了解,此次檢查的主要方向是對上述兩家險企的治理規范性、財務真實性、保險產品業務合規性及資金運用合規性開展現場檢查。
隨著相關監管函及約談記錄的曝光,前海人壽、恒大人壽在產品端、投資端存在的問題,逐一浮出水面。其中,前海人壽因萬能險業務經營存在問題且整改不到位,而被叫停萬能險新業務,同時因產品開發管理中存在問題,在三個月內被禁止申報新的產品;恒大人壽則因股票投資中的“快進快出”行為,被保監會約談并被要求深刻反省。
此外,有多家萬能險業務量較大的新銳險企收到了保監會要求其整改的監管函。上證報記者獲悉,今年5月至8月,保監會開展了萬能險專項檢查,除中短存續期產品占比較高的前海人壽、恒大人壽外,另有君康人壽、東吳人壽等7家險企在被檢查之列。
不難發現,這些處于整肅漩渦的均為中小規模險企。綜合保險業及投行人士的觀點來看,對于整個保險行業來說,萬能險、中短存續期業務的監管趨嚴,雖然會使個別中小險企可能面臨現金流壓力,但總體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目前保險行業整體經營規范,整體流動性風險發生概率極低。
二問變局:險資舉牌趨勢會變?
市場人士已經發現,這次卷入監管風暴的新銳險企,均是近年來活躍于資本市場的新生力量,部分險企舉牌方面表現顯眼。一些投資者不免心生疑慮:監管出手遏制這些舉牌生力軍在負債、投資端的違規行為,會否影響保險資金的投資布局?
海通證券非銀金融團隊的觀點認為,監管重拳出擊控制萬能險的無序增長,顯然會減弱新銳中小險企的舉牌能力。背后的邏輯清晰易懂:保險公司遵循的是資產與負債匹配管理,保監會持續強化萬能險監管,將顯著降低中小險企高負債成本的新增保費,而為了應對現金流壓力和償付能力充足率壓力,這些中小險企的舉牌行為短期內將被抑制。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大中型險企可能會接過舉牌的接力棒。其實陽光保險等大中型險企的現身,已經釋放出某種信號。
在“資產荒”背景下開啟的大類資產配置時代,險資舉牌熱潮背后有其內在的邏輯。多家大中型險企投資經理直言,“戀上優質股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絕非‘拍腦袋’的決定。”
“不能把舉牌與謀求控制權畫上等號。”上述險企投資經理坦言,大中型險企舉牌上市公司,更多地是財務投資行為。“比如,我們看好消費、TMT等市場的發展,也看好這些領域相關龍頭股的表現,對其實施適度的資產配置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問角色:仍是A股重要力量?
保險行業監管趨嚴已引起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市場上甚至出現這樣的疑慮:險資未來還是A股的重要力量嗎?
無論從險資持續增長的保費規模,還是目前A股估值水平的合理性來看,答案顯然是肯定的。誠如太平洋人壽董事長、總經理徐敬惠近日所言,保險資金投資期限長、策略穩健,為穩定資本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險資始終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和穩定器。
從險資投資股市的國際慣例來看,英、美等國家的險資在機構投資者總體資金中的比重持續高企,例如美國為30%,英國為46%,日本達到72%。一家大型險企投資部負責人解釋說,“相較于歐美國家,目前中國保險行業處于粗放式的發展階段。相信隨著行業的日趨成熟,未來險資在國內資本市場扮演的穩定器角色會越發突出。”
資本市場要長期發展,也需要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入。當務之急是,監管部門需要及時出手。從最近有關部門釋放出的消息來看,針對保險資金運用,近期將出臺更加嚴格、更加規范的措施。同時,違規機構更是需要進行反思與整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