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8 01:38:31
文/互聯網普惠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張新福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日益普及,催生了“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的新業態,并滲透到經濟社會當中,改變著人們生產生活和政府管理服務的方方面面,也讓網絡和數據超越作為互聯互通工具的本身,成為一種新思維、新理念。
9月21日,安徽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和螞蟻金服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在全國首創“互聯網+人社”模式,利用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芝麻信用等機構的云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如“芝麻靈芝系統”在小微企業信用洞察方面毫秒級計算能力,將社保、就業等人社信息和芝麻信用已有數據整合,轉化為對安徽小微企業和居民更全息的信用畫像。從而讓缺少擔保、抵押,信用評估難的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更容易得到貸款。據悉,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為此將向安徽省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整體授信100億元。同時,安徽省人社廳將公共招聘網、“陽光就業”系統入駐支付寶“城市服務”,全省近2000萬支付寶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城市服務”辦理求職登記、失業登記,申請社保補貼、創業補貼,查詢勞動合同等。
我國對“互聯網+政務”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層層深入:第一階段,互聯網技術助推政府突破“政務”互聯網化的各種技術障礙,突破物理網點對“政府服務的約束”,形成高效的政府運行平臺;第二階段,通過“互聯網+政務”,打通“政府部門信息孤島”,“互聯網+政務”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信息相結合,形成全新的征信體系和強大的分布式征信數據庫,實現征信信息從靜態向動態轉變,實現政府信息的“云化”、“征信體系的云化”;第三階段,以全新的征信系統為基礎,形成新時代的“數字普惠金融”。
安徽對“互聯網+人社”模式,正是步入第一階段的實踐。通過對接人社數據和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通過完善小微企業和創業者信息,完善信用評價,助力小微企業創新創業。除了便利人民享受政府服務,更重要的是通過政府部門數據的聯通,形成全新的征信體系和強大的分布式征信數據庫,在此基礎上,信息、信用可以暢通流動,更有利于普惠金融的發展。
相比其他“互聯網+”領域由市場主導,“互聯網+政務”中,政府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具有技術優勢的互聯網企業也將成為“互聯網+政務”強大的助推器。如果安徽省人社部門與螞蟻金服的這個創新性合作取得成功,這種合作模式可向其他省市推廣。未來各政府部門信息的聯通,將徹底改變現有征信體系和貸款管理模式,有利于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通過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為中國經濟實現彎道超車提供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