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18 20:28:48
目前新三板市場只有86家做市商承擔著1636家采用做市轉讓方式的企業任務,壓力可想而知。而上述私募機構開展做市,無疑將有利于改善新三板市場做市商結構和市場流動性,這也是市場頗為期待該政策落地的出發點。
每經編輯 趙陽戈
每經記者 趙陽戈
9月14日,股轉系統在中秋節前發布《私募機構全國股轉系統做市業務試點專業評審方案》,試點工作宣布正式開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新三板市場只有86家做市商承擔著1636家采用做市轉讓方式的企業任務,壓力可想而知。而上述私募機構開展做市,無疑將有利于改善新三板市場做市商結構和市場流動性,這也是市場頗為期待該政策落地的出發點。
首批試點機構數量不超過10家
市場中傳得沸沸揚揚的私募機構做市業務終于有進一步消息。在股轉系統官網上,9月14日發布了《私募機構全國股轉系統做市業務試點專業評審方案》,當中顯示,自該方案公布后的30個工作日里,有意向的私募機構就可報送申請材料了。
股轉系統稱,私募機構開展做市業務,有利于豐富新三板做市機構類型、有效發揮私募機構定價能力、改善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對提高全國股轉系統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由于私募機構受監管程度、規范運作水平、合規意識相較于證券公司有所差距,為控制業務風險,初期采取試點方式,并適當控制試點規模,首批試點機構數量不超過10家。待試點開展一段時間后適時總結試點效果,評估進一步擴大試點的可行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私募機構想要開展做市業務,需要幾個“硬標準”。
一是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財務狀況穩健;
二是持續經營3年以上,且近3年年均資產管理規模不低于20億元;
三是申請機構及人員最近3年內未受過證監會行政處罰;
四是具有符合股轉系統做市業務相關要求的業務實施方案和內部管理制度;
五是設有專門的做市業務部門,配備做市業務人員不少于5人,其中風控人員不少于1名;
六是做市業務系統符合相關技術規范,并通過股轉系統的測試;
七是已成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普通會員。
當然還有個第八條是滿足股轉系統規定的其他條件。
有助于緩解新三板流動性困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股轉系統官網上看到,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為9025家,其中協議轉讓的公司有7389家,采取做市轉讓方式的企業有1636家,而同樣的根據股轉系統官方網站數據顯示,目前的做市商數量為86家,也就是說,平均一家做市商將承擔著19家企業的做市,壓力不可謂不大。
這其中,承擔做市業務較多的中泰證券和廣州證券,做市數量均為302家企業,做市數量超過100家企業的有33家券商,最少的長城國瑞證券、華西證券、宏信證券等,做市數量分別只有1家、2家、3家。
就企業而言,目前擁有做市商數量較多的諸如聯訊證券(830899),有45家做市商之多,緊隨其后的是華強方特(834793)、明利股份(831963),兩者的做市商數量分別為37家和33家,另如華工創新(430615)、力龍信息(430577)等不少企業,做市商數量只有最低要求的2家而已。
私募機構開展做市業務,有利于豐富新三板做市機構類型、有效發揮私募機構定價能力、改善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對提高全國股轉系統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安信證券曾在研報中指出,私募基金加入做市商體系,新三板做市商數量將迎來量級上的擴容,做市商資源將得到極大補充,可構建更為多樣化的做市商結構,可能的話,有助于緩解當前流動性困境。
欲閱讀更多股市資訊,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微信號:mjtzb2),或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即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