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15 01:25:45
運輸、貿易數據難以匹配,原材料與過剩產能出口,問題在于花極大代價獲得的貿易順差理應構成匯率支撐,但資金總體仍在流出,國際收支賬戶可能為逆差。即使樂觀解讀,由于匯率下行以及政府投資上升拉動了出口,從分類項以及全球的形勢看,還不能對貿易回暖抱僥幸態度。
◎每經評論員 葉檀
2015年1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48萬億元,其中出口1.43萬億元,增長2.3%,進口1.05萬億元,下降4%,均高于市場的預期。但略顯漂亮的數據也引發質疑。第一個疑問指向海關特殊監管區。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按貿易方式分解2015年12月貿易同比變化額可以看到,海關特殊監管區物流貨物是進出口最大正向變化來源。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出口約824億元,同比增幅39.6%,進口約1225億元,同比增幅24.2%。
在出口方面,海關特殊監管區物流貨物出口額增量高達一般貿易出口額增量的2倍,而同期加工貿易出口仍然較為弱勢;在進口方面,無論是一般貿易還是加工貿易均處于負增長,但海關特殊監管區物流貨物進口額增量卻創下年度新高。
由于地域、稅收、海淘等各方面原因,海關特殊監管區進出口額大幅上升。但在全球航運航空艱難維生,BDI指數、上海集裝箱指數等均處于低位的大背景下,如此高的漲幅令人擔憂。在出口累計同比增速一欄內,以人民幣計,原油、家具等出口占據高位,服裝鞋帽等小幅下行,機電產品微漲1.2%。
人民幣匯率下行對拉動出口會有滯后性,一般來說大約在4個月左右。這樣算來,出口上升倒是可能與2015年8月新匯改有關。紡織、服裝、機電、高新技術等主要商品出口同比數據出現上升,其中紡織服裝增速由負轉正,這部分反映出新匯改后匯率走低的拉動。不過,這一數據如果與其他數據進行印證,則顯示進出口數據仍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分。
第二個疑問針對周邊地區數據。內地與香港之間的進出口數據較為敏感地反映了人民幣匯率的升降。2015年12月內地對香港出口同比由負轉正,大幅上升10.8%,達一年半新高。興業證券認為,這可能與當月在岸、離岸人民幣價差拉大帶來套利空間,資金借道貿易渠道進行套利相關。
我國臺灣地區的電子出口與日本的機械指數,可以看出全球的貿易冷暖。1月8日,臺灣公布最新貿易數據,2015年全臺出口和進口總值分別下降10.6%、16.5%。其中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較上年下降12.3%,減少金額超過150億新臺幣。此外,臺灣地區對東盟、歐洲的出口都下降超過10%。2015年12月出口額迎來連續第11個月衰退,創5年多來新低。排除春節因素,這是2010年5月以來的單月新低。礦產品、電子產品、基本金屬及其制品、化學品等類別產品出口“明顯衰減”、“抑制全年出口表現”。
日本機械訂單數據顯示行業的狀況雪上加霜。日本2015年11月核心機械訂單較前月下降14.4%,為3個月來首次下降,降幅高于分析師預估的7.9%,且創18個月來最大月度降幅。
我國臺灣地區的電子產業、日本的機械業是相關產業鏈的上游,這兩個數據糟糕,起碼可以印證中國大陸的電子制造業出口等沒有好到哪里去。
2015年底數據可能存在偏差。如高盛高華所說,部分地方政府官員仍然非常看重出口增速目標,年底臨近時存在推高出口數據的動機。2016年春節早于2015年,這傾向于令1月份數據偏高,因此1月份出口數據有望因春節效應而有所改善,但這一偏差將在2月份發生逆轉,1~2月份累計數據是否能夠繼續改善有待觀望。
運輸、貿易數據難以匹配,原材料與過剩產能出口,問題在于花極大代價獲得的貿易順差理應構成匯率支撐,但資金總體仍在流出,國際收支賬戶可能為逆差。即使樂觀解讀,由于匯率下行以及政府投資上升拉動了出口,從分類項以及全球的形勢看,還不能對貿易回暖抱僥幸態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