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6 23:13:12
房地產金融資深業內人士黃立沖告訴記者,施永青在香港擁有極高的個人魅力,他的復職能更好地提振投資者信心,對于提升中原地產的上市估值有正面作用。
每經編輯 區家彥
每經記者 區家彥
面對中介市場的連番惡戰,作為行業龍頭的中原地產也不得不通過變陣應對危機。
11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中原集團于近日發布內部通告稱,退居幕后4年的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將再次走到臺前,擔任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現任主席黎明楷將出任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主席,有關重組安排將于12月1日起生效。而更早之前,集團的另一大股東王文彥也重新任職,協助中原地產沖刺上市。
施永青被譽為“地產中介教父”,白手興家將中原打造成國內地產中介大佬。但面對這場由互聯網與資本引發的中介變革潮,施永青能否力挽狂瀾帶領中原渡過難關仍是未知數
中原地產市場遭蠶食
現年66歲的施永青,1978年他與朋友王文彥各出資5000港元,創辦了中原地產。至今,中原地產在中國和新加坡共37個城市設立分公司,員工近6萬人,地鋪2400間,成為國內最大的房地產代理機構。
在帶領中原地產成為地產中介的龍頭后,施永青曾一度尋求退出幕后。2008年初,施永青曾宣布卸任中原集團主席一職,僅僅出任中原集團董事,由時任中原集團副主席的黎明楷接過權力大棒,從而實現退居幕后。但當年的金融海嘯給中原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施永青決定出山重掌帥印,并成功帶領中原應對了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
隨著公司業務重回正軌,2011年初,中原地產再度宣布,黎明楷接任中原集團主席職務,施永青再度退居幕后,僅協助集團制定經營戰略,不再參與日常管理工作。此次重新擔任主席兼總裁職務,意味著施永青在退居幕后4年后,再次走到臺前。
施永青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此次重出江湖,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內地業務形勢發生改變。由于互聯網平臺加入競爭,加上部分對手通過“燒錢”的方式擴大規模,導致中原地產的市場份額遭到蠶食。以上海為例,部分競爭對手的分行由年初的300間大幅增加至1300間,但中原只從400間增至500間。此次再度復職參與經營決策,是為了協助公司應對日漸惡劣的市場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一度因與施永青意見不合、淡出公司經營的另一位創始人王文彥,也在今年9月30日重回歸中原地產擔任董事一職,同其他董事一起厘定三家公司的發展戰略以及其他部署。對于此次出山,記者試圖聯系施永青,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變陣能否力挽狂瀾?
與2008年由于全球經濟環境惡化,迫使施永青重掌帥印不同的是,自去年起引發的中介行業大戰,更大程度上是由于資本的大舉流入與互聯網技術的革新,導致舊有的中介經營模式出現變革。
一位長期跟蹤地產中介行業的房地產證券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今的中原,正面臨線上線下對手的同時夾攻:一方面,以搜房為代表的線上平臺通過低傭金模式搶占二手房市場,擠壓了傳統中介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以鏈家為代表的線下中介借助資本的力量展開大規模擴張,市場份額急劇提升。如果再無應對措施,中原的霸主地位難保。
為了化解困局,中原地產也在展開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中原地產于今年8月宣布重啟上市計劃,一度阻攔公司上市計劃的王文彥之所以重新加入董事會,便是為了加快了解公司內部經營情況與外在競爭環境,讓董事會能盡快對上市達成共識,通過募集資金擴充資本實力。
房地產金融資深業內人士黃立沖告訴記者,施永青在香港擁有極高的個人魅力,他的復職能更好地提振投資者信心,對于提升中原地產的上市估值有正面作用。
根據中原集團發布的內部公告,施永青在重掌主席職位后,除了負責集團整體管理工作,還會積極發展互聯網相關業務,中原集團顧問張奕威也轉任中原集團IT執行董事,以加強互聯網業務的發展。
不過,上述分析師坦言,相對于世聯、鏈家等后起之秀,中原在互聯網領域的轉型步伐相對保守,施永青盡管深譜中介的經營之道,但年齡可能限制了他對互聯網的理解,中原這艘大船能否在互聯網時代更敏銳地轉舵,仍有待觀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