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5-11-16 16:10:39
近日,一段名為“精靈3500米高空偶遇戰斗機”的視頻片斷被網友上傳至某知名視頻網站并被熱傳,引發網民關注和熱議。
近日,一段名為“精靈3500米高空偶遇戰斗機”的視頻片斷被網友上傳至某知名視頻網站并被熱傳,引發網民關注和熱議。
視頻中,一架遙控操作的多旋翼無人機正在我國某城市上空數百米懸停拍攝,畫面右側突然高速飛入一架已經放下前三點式起落架的噴氣式戰斗機,疑似正在進入進近著陸階段。
畫面中噴氣式飛機距離正在拍攝的多旋翼無人機最近處僅數百米,兩機高度基本一致。隨后該飛機瞬間通過畫面中央,幾秒后漸漸消失在畫面左側。在畫面正下方,城市中遍布各類高樓大廈,街道、民用建筑物、車輛鱗次櫛比,讓不少看過該視頻的網友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這已經不是遙控無人機第一次因為威脅其他航空器飛行安全而受“關注”了。隨著近年來國內外各種型號民用無人機迅猛發展,價格“親民”不再“高冷”,無論是在國土資源勘探、航拍遙感監測,還是植保農業噴灑農藥,甚至向女友求婚送戒指,很多地方都不難看到它們的“魅影”。
爆發式增長帶來的是巨大監管盲區,無人機“黑飛”便是其中重要體現。長期從事航空安全研究的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教師喬善勛認為,目前缺乏監管的無人機隱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起降飛行過程中發生墜落事故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害;干擾軍民飛行器正常起降飛行;航拍“偷窺”侵犯隱私權,還有可能泄露國家機密等。
喬善勛呼吁相關部門切實重視起這個案例,讓“無人機”運行的法規走在事故之前,主管部門與相關企業也應加大對民用無人機操作人員的安全培訓,讓無人機操作人員詳細掌握法律法規、空域、航線規劃等專業知識,持“證照”上崗。(馬意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