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11-10 10:04:55
由于股價回升和回購窗口期的限定,留給萬科的回購機會并不多。此外,回購的額度和期限是股東授權的最大值,并不意味著在回購期限內完全執行完畢。“如果萬科一口氣把100億元都回購完,市場難道不會恐慌嗎?”譚華杰說。
作為彼時穩定股價的重要措施,兩市約140家上市公司相繼公布回購計劃,如今也開始對進展進行密集披露。當初拋出百億回購計劃的萬科,現因回購比例不足2%,被指回購不力。對此,萬科董秘譚華杰今日向證券時報記者回應,公司提出并開展了適時回購,已經顯著穩定了市場情緒,而最重要的“維穩”措施,就是做好公司基本面。
7月6日,萬科董事會通過100億元額度內回購A股股份,擬不超過13.70元/股以自有資金進行回購,預計全額回購的股份將不低于6.60%。回購議案決議自股東大會通過之日起(8月3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有效。后因分紅派息方案實施后,公司回購價格調整為13.20元/股。
金杜律師事務所趙顯龍律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股東大會通過回購計劃,意味著上市公司與股東之間達成了協議,如果公司在股價滿足回購條件的情況下而未執行回購,則屬于違約,上市公司將會觸發合規性處罰。
截至11月9日,已經有38家公司完成了回購計劃,而目前尚未開展回購的川投能源、常寶股份等公司,股價并不滿足執行條件。金禾實業目前股價處于13元/股以下的回購價格區間內,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公司資金用于準備回購的3億元資金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隨時回購,目前等待最終交易指示。
最受關注的是公司回購金額占比。截至目前,萬科總計花費約1.6億元(含交易費用)進行回購,占100億元回購份額不到2%。但是,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股價回升和回購窗口期的限定,留給萬科的回購機會并不多。此外,回購的額度和期限是股東授權的最大值,并不意味著在回購期限內完全執行完畢。“如果萬科一口氣把100億元都回購完,市場難道不會恐慌嗎?”譚華杰說。
換句話說,回購成功與否的評判標準,重在效果。對于回購策略安排,譚華杰表示:“當初公布100億元回購計劃,對穩定市場情緒起了重要作用,恐慌性賣出基本不復存在。” 從7月6日公司提出回購到8月31日股東大會審議,萬科股價均上漲約4%。而回購公司股份本身不僅是在市場股價異動起到最后防線作用,也能發揮同分紅派息同等的作用,減少股本,間接提升凈資產收益率。
“從具體操作層面,回購力度也并非越猛越好,節約現金流,保留“子彈”,儲備實力,才是股民信心來源。 ” 譚華杰表示,穩定股價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維護公司基本面,公司也在不斷加大分紅力度,未來也有望繼續增加回饋股東的力度。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