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4-29 00:45:31
據了解,眾創空間是在騰訊開放平臺基礎上的升級,今年計劃在全國建立25個線下眾創空間,總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騰訊也將為創業者提供線上線下的聯動支持。
每經編輯 趙娜
每經記者 趙娜 發自北京
4月28日,騰訊開放平臺與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市共同開啟戰略合作,總計超15萬平方米的騰訊眾創空間“落地”京津滬。
據了解,眾創空間是在騰訊開放平臺基礎上的升級,今年計劃在全國建立25個線下眾創空間,總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騰訊也將為創業者提供線上線下的聯動支持。
騰訊開放平臺總經理侯曉楠對《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在創業孵化器建設的態度上已發生轉變,變得更積極。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表示,現階段可說是“史上最好的一個創業期”,而且這一輪創新周期可能持續到2020年。
騰訊眾創空間
對各行業無門檻開放
推出眾創空間前,騰訊開放平臺已在全國建有多個創業基地。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副總裁林松濤透露,截至目前,騰訊開放平臺上累計收益超1億元的創業公司達24家,超1000萬元的達108家,融資額過1億元的創業公司超過100家,超20家創業公司已經或正在上市過程中。
他表示,基于開放四年來的積累,騰訊眾創空間具備線上線下的聯動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流量加速、開放支持、創業承載、教育培訓和輻射帶動,將致力于打造“全要素”的創業孵化器。
“全要素孵化器包含線上的流量、技術、營銷等資源扶持,以及線下同步的物理空間、輻射資源等能力支持。”林松濤稱,騰訊眾創空間會滿足創業者在不同周期的需求。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孵化器成為諸多開發商瞄準的新風口,毛大慶的離職創業也拉動了這一行業的投資熱,騰訊如何在線上流量之外的線下環節有所拓展?
據了解,騰訊眾創空間目前攜手長江商學院,以及眾多頂級導師,推出了首期創業營,首批導師包括騰訊的部分高管,以及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長江商學院副院長劉勁等。
侯曉楠補充說,該眾創空間給創業者提供的條件是“拎包入駐”,能較大限度地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門檻。線下除了提供辦公場地和培訓,還包括政府扶持,如人才補貼和稅收優惠等。
林松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騰訊眾創空間對各行業無門檻開放,不會向特定的細分垂直領域傾斜,但在實際的業務和產品孵化過程中,會以結果為導向。
孵化器催生
“史上最好創業期”?
“(現在)各地政府都特別擁抱這件事兒。”侯曉楠如此描述政府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后的改變。他回憶稱,以前騰訊開放平臺需要同地方政府積極爭取才能辦創業基地,現在地方政府的態度變得積極,因為他們也看到了互聯網創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推動,甚至出現了不同區縣爭搞創業項目的情況。
盡管互聯網的發展程度與城市繁榮程度成正比,騰訊此前的創業基地多開在二線城市。經過幾年的實踐,才借政策東風向京津滬延伸。侯曉楠對媒體笑稱,這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整體而言,騰訊會在一二線城市交替布局孵化器,未來也有可能繼續進駐二線城市。
在他看來,二者的推進并不矛盾。騰訊眾創空間會挖掘每個城市的特點,如成都重點做手游、廈門做工具類、娛樂類應用,北京會偏綜合性。至于項目層面的考核,會分人和產品兩層面,參考創業者的職業背景、是否已經拿到投資、是否為連續創業者,以及產品數據等為考核標準。
如果說創業和孵化器的發展均迎來風口,那么是否存在行業泡沫?侯曉楠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泡沫肯定會有,但整體上是機遇更多。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同樣表示,現階段可說是“史上最好的一個創業期”,而且這一輪創新周期可能持續到2020年。
但胡延平指出,中國互聯網仍與美國互聯網有差距,這種落差體現在中國互聯網仍偏向以市場為開發導向,而美國以智能創新為導向。以正熱的O2O為例,相關企業在技術含量上取得突破少,產品和服務未能做到差異化,難以形成競爭門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