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4-17 00:25:06
隨著國家三大戰略的深入推進,尤其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逐漸明晰,中西部地區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對外開放的機遇。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從國家層面來看,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又有了新動作。
3月26日,國務院批復了關于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正式成為首個獲得國家批復規劃的跨區域城市群。
昨日(4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這一規劃,并就此召開新聞發布會。規劃將長江中游城市群定位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長江中游城市群三大核心城市武漢、長沙、南昌均表達過要申報自貿區的意愿。據合肥市消息,“中三角”加合肥四市正在聯合申報內陸首個自貿區。
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于合軍告訴記者,自貿區為國家級戰略,在目前的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中暫未體現。
城市群對接“一帶一路”
隨著國家三大戰略的深入推進,尤其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逐漸明晰,中西部地區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對外開放的機遇。
說到城市群,中國百姓最熟悉的莫過于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和上述三大城市群相比,長江中游城市群還處于培育成長階段。
根據發改委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的特大型城市群,涉及到三個省、31個市,國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
雖然既不靠海,也不沿邊,但這片僅占國土面積3.3%的土地上,生活著全國人口的8.8%,國民生產總值中近9%來自于這里,僅略低于京津冀城市群。
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施子海認為,這一區域承東起西、連南及北,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的城市群支撐之一,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過城市群的建設發展,我們要讓各個城市之間形成一個整體的對外開放的合力,在內部更具合力,對外部更具吸引力,走出去更具競爭力。”于合軍說。
根據規劃,深化長江中游城市群開放合作,首先將共建開放通道和平臺,暢通對外開放大通道,加強口岸監管平臺和通關一體化建設,打造對外交流合作平臺。
地方層面已經迅速行動起來。4月15日,江西、湖南兩省簽署了《進一步推動贛湘合作框架協議》《共建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合作文件。
江西省省委書記強衛在兩省交流座談會上介紹,下一步將積極推進跨省鐵路、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加強港口、機場和能源管道建設的協調,合力推進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
避免城市定位同質化
在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武漢、長沙、南昌三個省會城市的中心地位將進一步被強化。
而這三個規模相當,發展階段相似的中部城市,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避免城市、產業同質化問題?發改委的發布會剛剛開始,記者就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拋給了于合軍。
“要辯證地來看一個區域產業同質化和差異化的問題。”于合軍認為,在一定區域實現一定程度的同質化,同時在合理引導下,避免惡性競爭和內部蠶食,則有利于聯手打造產業集群,增強這個區域主導產業的競爭力。
本次發布的規劃對于產業協作發展也表現出對于“集群”的青睞,提出聯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建設現代服務業集群區,并將逐步統一城市群內土地、環保政策,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倪鵬飛介紹,在經濟發展初期,由于比較優勢接近,各個地區之間的產業差異較小。在市場的作用下,產業鏈分工逐漸完善,這種分工更加有效。長江中游城市群仍處在工業化中期,還沒有走入第二個階段,因此集群對當地發展仍有意義。
除了武漢、長沙、南昌三座核心城市,規劃還對株洲、襄陽、景德鎮、九江等區域內城市的產業發展做出細化部署。
比如說,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規劃提出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發展壯大武漢、宜昌、黃岡、荊州、岳陽、益陽、九江、南昌等地船舶產業,整合設計制造資源,提高船舶工業裝備和制造水平。
“我們對城市群中各個城市不同的功能進行了科學定位。定位準了,就便于各個城市之間相互銜接、相互協調。”于合軍說。
倪鵬飛建議,長江中游城市群要依托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構建網絡化城市體系。“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基礎設施體系、城市體系按照網絡布局,可實現城市群內,以及城市群與非城市群之間的協調均衡發展。”他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