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油價7年沒變”說法被指烏龍 中石化自稱“冤大頭”真相是什么?

          2015-03-25 00:52:40

          中石化在官方微博中表示,“2008年,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歐盟每升約14.8元,而中國每升僅為6.3元。誰是‘冤大頭’,你懂的。”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師燁東、原金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師燁東、原金 發自北京

          “2008年的今天(3月20日),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中國油價每升6.3元。2015年的今天,國際油價每桶43美元,中國油價仍然是6.3元人民幣。”近日,網絡上熱傳的一個段子引來了中石化的回應。

          中石化在官方微博中表示,“2008年,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歐盟每升約14.8元,而中國每升僅為6.3元。誰是‘冤大頭’,你懂的。”

          對此,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08年國際油價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為了保證國家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家沒有讓油價跟隨國際油價大幅上漲,主要的壓力都由中石化、中石油承擔了,這也是為什么中石化會覺得‘冤’。”

          去年國際油價連跌以來,國內連續兩次提升了消費稅,意在抑制低油價可能帶來國內成品油消費的快速上漲。面對油價的下滑,擁有央企身份的“三桶油”卻難以大幅裁員,這也成為了央企不得不承擔的壓力。

          2008年國內曾壓低油價

          2008年7月,國際油價攀升至歷史最高點,紐約商交所WTI原油期貨突破145美元/桶。盡管國際油價沖至高點,但是2003年至2008年的5年間,國內成油品的定價主要受國家管控,處于與國際價格“脫鉤”的狀態,國家此前制定的成品油價格“間接接軌機制”未能得到落實執行。

          在此期間,國內石油煉化企業的經營情況也受到了較大影響。數據顯示,2004年~2008年的5年時間里,中國石化煉油企業累計政策性虧損2649億元。期間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上升,國內油價調控的力度越大,煉油企業虧損越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08年,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下屬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大幅下滑了71%;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下屬上市公司)經營利潤縮減了27.5%。

          “2008年,為了保證國家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家沒有讓國內油價跟隨國際油價大幅上漲,進口倒掛等主要壓力都由中石化、中石油承擔了,雖然國家也給了‘兩桶油’部分補貼,但是當時的油價的確低于國際油價不少。”韓曉平表示。

          “油價7年沒變”說法是烏龍

          “這是一個典型的烏龍,寫這個段子的人不在行內,他說的都不對。”韓曉平表示,首先日期就不對,2008年國際原油最高點出現在7月,而非3月。

          根據卓創資訊的統計資料,2008年3月20日,布倫特原油價格僅為100.38美元,達到歷史最高點的時間是7月3日,具體價格為146.08美元/桶,而當時北京地區93號汽油價格為6.2元/升。

          安迅思能源研究總監李莉則認為,由于定價機制不同,2008年的油價與現在的油價并沒有太多的可比性。

          “2009年之前,國內成品油定價是脫離市場的,考慮到國內民眾的消費水平,國家有意壓低油價,即便當時油價漲到200美元/桶,可能國內的油價還是6元/升左右;現在的定價機制則更加與國際油價接軌。”李莉解釋道。

          卓創資訊分析師胡慧春表示,“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調價周期縮短,調價頻繁,與原油的聯動性進一步增強,市場化程度更高。”

          稅負調控阻油價下跌

          去年國家曾經連續兩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消費稅提升之后,包括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費用在內,國內油價中稅金大概占到了50%左右。中宇資訊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數據顯示,在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中,稅費占油價比都在40%~60%的區間,而美國的稅費占比較低,僅為20%左右。

          “對于我國的現狀來說,50%的稅率并不算高。我國現在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60%,而國家又面臨較大的環保壓力。我國連續增加成品油消費稅,目的是為了抑制石油的消費。”韓曉平解釋道。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稅說明政府層面并不希望石油消費占比快速上升:“在未來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國家是希望往更偏重清潔能源的方向去調整的。油價的快速下降,不利于降低能耗與調整結構。”

          同時,由于7年間國內成品油質量有所提升,這對整體油價也有影響。國內汽油保有量的增加、環境污染的加劇,汽油排放標準也全面升級至國Ⅳ、國Ⅴ標準。伴隨著油品質量的不斷提升,價格的上漲也成為必然。“在不考慮其他影響價格因素的前提下,汽油單純從國Ⅲ升級至國Ⅴ,價格就已經上漲0.33元/升,所以簡單對比并不靠譜。”胡慧春表示。

          “三桶油”大幅縮減投資

          去年油價大幅下跌以來,全球的石油公司都在著力減少支出,而石油企業面對油價的迅速下滑并沒有太多辦法,通過裁員減少開支是許多石油公司通用的手段。

          數據顯示,全球的石油天然氣及相關行業公司,去年裁員已經超過了7萬余人。

          盡管“兩桶油”擁有超過250萬的工作人員,但是央企的身份則讓他們難以通過裁員來減輕營收壓力。“央企身上有很重的社會責任,需要考慮的方面很多,很難單純地從市場化的角度來要求他們的行為。所以他們只能從管理等其他方面來壓縮成本,卻很難裁員。”李莉認為。

          數據顯示,今年中石油、中石化在上游的投資將大幅縮減,預計縮減投資額在2000億元左右。中海油集團下屬的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2015年計劃資本支出約為700億~800億元,較2014年預計實現的資本支出降低26%~35%,為近三年來最低。

          在韓曉平看來,未來央企進行裁員,或許將成為進一步改革的目標。“我們的石油企業,人員規模還是偏多。這里面有歷史遺留問題,但是人員臃腫也是下一步的油企改革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韓曉平分析道。

          (實習生張力群對本文亦有貢獻)

          《《《

          延伸閱讀

          我國油價完全市場化還需時間

          ◎每經記者 師燁東 發自北京

          2008年,原油價格150美元/桶時,我國油價為6元/升,時至今日,國際油價已經降至不足50美元/桶,盡管國內油價仍為6元/升,但背后成品油的定價機制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7年來,我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越來越與市場接軌。當前我國1美元/升的油價,在國際上處于中游水平。專家認為,出于環保、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目前我國油價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

          那么,國內的成品油是如何定價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資料了解到,1998年以前,我國的石油價格實行過計劃制、雙軌制等定價原則,主要由政府統一制定和管理。1998年6月開始,國家對成品油價格實行市場化改革,建立與新加坡國際市場油價聯動的價格機制,同時政府指導定價,由國家計委制定并公布零售中準價。

          2001年,我國將原來與新加坡一地接軌改為與新加坡、鹿特丹和紐約三地國際市場價格接軌,同時價格浮動幅度擴大到8%。

          從2002年開始,國際原油價格步入明顯上行軌道,國內煉油成本不斷攀升,為減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國家加大了成品油價格實施調控。

          2003~2008年,國內成品油價格沒有按照機制隨國際油價相應調整,造成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價格嚴重脫軌,與國內原油價格倒掛,致使國內煉油企業嚴重虧損。

          2009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這便是當前油價定價機制的前身。該辦法規定,當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現貨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均價漲幅或跌幅超過4%時,就可以考慮對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進行調整。

          2013年后,國家再次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推出新機制以推進定價更貼近市場,將成品油計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將計價辦法由原來的22個工作日原油移動加權均價,改為10個工作日的平均價格。

          中宇資訊分析師高承莎認為,當前定價機制成品油調價節奏的加快,有效地遏制了市場上投機套利操作行為,使市場參與者更趨理性地應對價格波動,并使成品油行情波動更貼近市場基本面變化上。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每個國家的環保訴求、經濟壓力都不相同,因此當前我國的油價區間,很難用是否合理來評定。

          在安迅思能源研究總監李莉看來,盡管目前的油價定價機制在與國際市場接軌,但是完全市場化還需要較多時間。“市場化的價格是需要眾多的參與者來進行交易而推動形成。目前國內油氣產業鏈條的參與者并不多,因此只能通過與國際油價掛鉤來實現與市場的接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一区二久久网站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国产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亚洲 | 在线视频综合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