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1 01:52: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馬偉民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馬偉民 發自北京
在熙熙攘攘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有大量的創業者聚集于此,他們討論融資、產品方向、創意和夢想,金超群也不例外。
金超群是一名來自臺灣的創業者,他和他的團隊目前在36氪空間進行項目孵化。金超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去年12月份入駐36氪空間,目前團隊總共15個人,除了幾名常駐的員工外,一些技術崗的員工需要在北京和臺北兩地輪崗,目前公司已經獲得了一筆約為50萬美元的天使輪投資。“無論是資金還是環境,大陸的創業環境都很成熟,互聯網發展已經領先很多年,BAT已經成為標桿企業,而反觀臺灣,目前還是代工產業,思維和能力轉變都需要時間。”這是讓金超群選擇北京的主要原因。他說,這可能是最好的時代。
大陸有好資源和氛圍
打開WritePath的頁面,簡單醒目,這是一個專注于文書修改、學術翻譯、企業文件翻譯服務的網站,也是金超群創業的公司,主要業務模式是為企業、留學生等提供專業的翻譯、修改服務。
看起來并不是多么轟轟烈烈的創業,但這也為金超群帶來了不少的生意。他曾經在一次采訪中透露,目前公司年營業額保持在千萬水準,但為了能承接大量的業務,就必須保證一定數量的編輯團隊。
在談到為何創業時,金超群表示,這源于自己求學時遇到的“痛點”。一般本科學生申請海外高校包括個人陳述、推薦信、獲獎證書、學術論文等一系列材料,在美國,一些名校的申請門檻非常高,對于一些非英語國家的學生來說,能夠用流利的英文寫出個人陳述比較困難。金超群在當時申請學校時,更是“深受其害”。
2006年去斯坦福商學院夏季班進修時,金超群和朋友聊到這方面的創業,動了創業的念頭。回到臺灣后,看到很多學生紛紛申請海外的高校,留學漸成潮流和趨勢,于是辭掉工作,專注創業。
從臺灣到北京,金超群覺得這個決定非常正確。金超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之所以來到北京,一方面是因為北京擁有大量的教育資源,名校眾多,教育市場在全國首屈一指;另一方面,是因為北京的創業投資氛圍濃厚,創投產業相對成熟,此外,北京的互聯網程度非常高,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用戶接受程度,都非常發達。這也是金超群下決心從臺北來到北京創業的動機所在。
在金超群看來,目前在大陸創業是好的選擇,“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也正式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念,這樣的資源和氛圍是其他地方遠遠比不上的。”
中關村有不少創業者
從手機打車軟件到美食送餐軟件等,互聯網早已侵入生活的各個角落,這個行業所蘊藏的巨大機遇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有機遇就有財富。此前,阿里巴巴成功上市締造了全球最大IPO神話,陌陌創立3年登陸納斯達克,無不刺激著后來者前赴后繼地投身于創業浪潮中。比如金超群這樣的后來者。事實上,類似金超群這樣的創業公司在中關村并不在少數。
讓金超群們更樂于看見的是,他們身邊的資源在不斷豐富,政策面也不斷傳出利好消息。2014年6月,前身為海淀圖書城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正式掛牌,同期入駐的創投服務機構包括了36氪空間、Binggo咖啡、3W咖啡、聯想之星、飛馬旅、黑馬會、天使匯等相關機構。在這條街上,匯集了大量的創業團隊,以及創業孵化器、創投機構等。
作為長期奔走于兩岸的互聯網創業者,金超群對于兩岸的互聯網創業環境有非常深刻的體會,“北京團隊的實力遠遠勝過臺灣團隊,臺灣團隊優勢在于技術扎實、國際視野廣,但由于市場規模的原因,格局太小。”
金超群舉例說,在細分市場方面,臺灣沒有經驗,比如招聘網站,國內的細分做得精、做得細,58同城和趕集網都已經上市,但在臺灣就很難。此外便是人才,“我們問過清華(大學)的學生畢業后的擇業方向,大多會選擇互聯網公司或者金融公司,而臺灣學生大多會選擇去IC、半導體公司做工程師。擇業空間相對狹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