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為啥各行各業都吐槽收入低:收入分配結構要調整

          新華網 2015-03-09 15:08:32

          農民工、白領、公務員群體,看似工作相異、收入差別也很多,但大家卻都在“訴苦哭窮”,這個現象引起了在京參加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的關注。

          (兩會今日關注·收入分配改革)新聞分析:農民工、白領、公務員為啥都吐槽“收入低”?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趙葉蘋、宗巍、徐博)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農民工陳清是貨車司機,固定工資起步5000元,常常感覺工作太辛苦、收入不穩定。外企白領張墨月收入10000元左右,每個月都覺得不夠花。公務員趙克月收入4000出頭,一直覺得掙得太少,目前考慮下海賺錢。

          農民工、白領、公務員群體,看似工作相異、收入差別也很多,但大家卻都在“訴苦哭窮”,這個現象引起了在京參加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的關注。

          感受:生活壓力大、社保不健全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專職副主委郭乃碩說,他在調研中也發現以上現象,盡管是收入不同的人群,但生活壓力比較大、對收入不滿意,幾乎都是一個感受——“難”。

          盡管“幸福”是主觀感受,但外在因素更為重要——郭乃碩認為,造成這一現象,除了房價高企、物價總體水平高帶來的壓力外,社保制度不夠健全和醫療、教育資源不均是重要原因。

          房價和收入比就不說了,即便“蒜你狠”“姜你軍”等物價壓力也會讓工薪族“壓力山大”。稍微有點余錢的家庭,也會給子女上個奧賽班,如果家人生病,開銷則更大。

          “養老、醫療保障水平還比較低。”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政協主席鄧澤永說,這些年,各級政府在醫療、教育、保障性住房方面投入較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會保障的水平還不夠高,特別是農民工群體流動在城市各個角落,生活十分艱難。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呂薇也認為,由于社保繳費率較高,以致拿到手的工資較低,“迫使”很多農民工寧愿選擇沒有合同和社保的工作。

          代表委員認為,“安居樂業”是群眾幸福感的基本來源,除此之外,政府應進一步推動社保、醫保的有效覆蓋,加大力度治理農民工欠薪問題。

          原因:收入分配結構要調整

          同樣的學歷,同樣的辛苦,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收入,怎能讓人心里平衡?從國際經驗來看,“紡錘形”的收入分配結構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如果類似的付出有類似的收獲,就不存在“拼爹”等現象了,一位政協委員毫不客氣的指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說,從世界工業化進程來看,我國勞動者報酬的成本偏低,如果不扭轉這種格局,民生就得不到保障和改善,消費也就不可能穩步提升,最終反過來一定會損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不能持續發展,資本當然也不可能得到合理的回報,政府財政同樣要面臨困局。”鄭功成說,“所以提高勞動者報酬,不僅是體現勞動力要素對財富增長的貢獻,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更加協調發展的重要的條件。”

          近年來,勞動報酬占GDP的比值呈下降趨勢,這說明勞動力在收入分配中重要性在降低。也就是說,兢兢業業工作反而不如“炒房”“炒股”“炒錢”實惠,這也是很多企業“不務正業”的重要原因,換做個人更是如此。

          全國政協委員宋豐強說,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在初次分配環節發力,讓勞動力分享更多的發展紅利,讓企業讓利、政府減稅、勞動者報酬提高,從宏觀上調配國民財富分配的大格局。

          期待:公平分配、密實織網讓大家有踏實的“獲得感”

          其實,自稱“收入低”的群體的還有很多——城管、小販,老板、農民工,開發商、業主……幾乎沒有人對自己目前的薪資水平滿意的。

          “這個現象也不奇怪,因為大家都希望掙得越多越好。”全國人大代表謝子龍說,“但大家都‘哭窮’現象的背后,其實蘊含著大家心里‘沒底’的收入焦慮和消費顧慮,還有更深層次的對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滿。這些都值得有關方面重視。”

          郭乃碩說,要讓人們普遍有“獲得感”而不是“沒底感”,首先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讓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掃除人們心中“不公”的不安,在全社會建立起合理的薪酬體系,“但更重要的,是盡快完善我們的社會保障網,讓大家對未來有足夠的踏實感。”

          不少代表委員建議,我國應在醫療、養老、就業、低保等諸多領域都要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密實編織好讓群眾有更實在“托底感”和“獲得感”的社會保障網。

          “社會報道領域的這些改革不僅能讓群眾有‘獲得感’,更能最大程度釋放消費能力,極大地拉動內需,反過來又將推動改革。”宋豐強說,“而這其實也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0309/143521678468.shtml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网址在线 | 色五月五月丁香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AV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