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9 01:27:3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雖然自融平臺風險很高,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依然有一些追求高收益的投資人在投資有自融嫌疑的平臺。這或許和這樣的平臺能夠在收益率或者期限方面滿足其投機需求有關。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13年時還會投資一些有自融嫌疑的高息平臺,但現在不會了。隨著自融平臺接連爆發危機以及P2P整體收益下行,自融平臺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三維度考察平臺是否自融
眾信金融COO譚陽告訴記者,自融對于平臺來說,肯定是個負面的標簽,投資人在得知平臺自融后卻仍然繼續投資,說明平臺在別的方面吸引了他們。投資人選擇平臺,一般只有三個考量因素:安全、收益、流動性。當這三大指標強到一定程度,足以抵消平臺自融的負面標簽時,投資人就會照投不誤。顯然,只要收益高和流動性好就會吸引投資者,所以可以看到多數的自融平臺(提供的)都是短期高息的(項目)。“自融本身和平臺資產安全性無關,只是一般認為這種模式不合規,平臺在風控過程中很難做到公正和客觀?!弊T陽補充道。
博金貸總經理熊小鵬告訴記者,自融主要是將平臺的資金注入到平臺企業,用于其他業務或平臺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關聯企業,目的是套取資金用于發展其他業務,不乏一些平臺為活躍平臺標而如此做。在資金使用收益不能覆蓋資金來源成本的情況下,這種模式極易累積風險。如果資金使用出現安全問題時,其風險就更大,甚至導致平臺出現全面性危機。此時平臺若懸崖勒馬自救則好,如若掩蓋風險延期自救則易形成龐氏騙局,不僅害人害己,而且有巨大的社會危害性,應及時取締自融平臺。
對于投資者來說,如何考察平臺是否屬于自融呢?
熊小鵬告訴記者,首先要把非法集資和自融區分開來。非法集資在于通過平臺融資,但不投入實體企業運作,簡單說就是假標融資,風險不言而喻。而自融是將資金投入到平臺其他業務或關聯企業中,兩者的區別在于有沒有真實的業務,但自融平臺不顧風險地發展業務最終會形成實際意義上的非法集資。
“考察平臺是否自融,有三個重要的維度:1.業務來源占比,主要考察平臺借款方是不是平臺幕后企業或相同實際控制人控制企業,如此類借款金額偏多或超出實際控制人償債能力,則須謹慎;2.業務真實性,主要考察項目的各項審貸資料及借款人信息是否透明、詳細、真實,借款用途是否合理,風險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等;3.打款憑證,主要考察每個融資項目資金流入流出是否與借款人信息在時間、賬號上有一致性?!毙苄※i稱。
自融高收益或難以為繼
網貸之家專欄作者東方風向記者表示,隨著P2P投資人趨于理性,逐漸拋棄高息平臺;今年監管層對于P2P的監管措施將逐步出臺;降息使得行業收益整體下行等因素影響,自融平臺已經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
上述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對于融資成本低、產業鏈經營良好,同時有很強背景的(自融)平臺來說,在市場環境好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發展下去的。而那些融資成本高的平臺,在沒有企業可以承受這么高的融資成本時,必將被越來越規范的網貸行業所淘汰。
除市場自身規范外,業內人士也渴望監管。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關于加快落實P2P行業監管,引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兩會提案引發業內熱議。
從監管層的反應來看,被“擱置”將近一年時間的監管政策有望今年出臺。屆時,經營違規的自融平臺將會被整理規范。
從短期來看,很多自融平臺靠的是高息吸引投資人,而降息使得整個行業收益不斷下行。
在這種情況下,(自融)平臺高息也維持不了多久,平臺收益率的下降自然也會讓一部分偏好高風險的投資人重新權衡安全和收益的關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