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2-13 10:26:12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環評儼然成為了環保工作推進的軟肋。
昨日(2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甘肅省環保廳獲悉,該省在對14個市州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工作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后,發現四類“不容忽視的問題”,包括:園區規劃環評工作進展緩慢,部分入園企業未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等。
此外,從近期環保部門的幾次督查來看,普遍存在的環評違規問題不得不引起社會關注。
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專家組成員趙章元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在環評問題上,企業拿錢買路,同時,在一些地方政府中,官商勾結的現象相當普遍。
部分入園企業未嚴格執行環評
2015年1月29日至2月5日,甘肅省環保廳會同省發改委、工信委、國土廳等部門組成7個專項督查組,對全省14個市州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工作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甘肅省環保廳介紹,督查組發現各地在大檢查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甘肅省環保廳廳長王建中強調,全省工業園區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工業園區管理機構、相關部門對入駐企業把關不嚴,做不到精細化招商,引入企業不符合產業定位;二是大部分工業園區環境管理機構、職能、人員水平存在問題,環境管理體制不明確,不順暢;三是個別工業園區生產廢水排入市政管網,進入生活污水處理廠,對生活污水處理廠運行造成影響;四是有些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對園區規劃的調整、規劃環評的審查,認識上有差距、有欠缺。
王建中指出,開展工業園區專項檢查,也是環保部門自我檢查,自我顯現的過程;對甘肅省屬大型國有企業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要組織進行約談,下發通報。
環評違規問題突出
實際上,除了甘肅省外,近期相關部門已通報多起環評違規問題。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年來,環保部定期公布“12369”環保舉報熱線群眾舉報案件處理情況時,幾乎每次都涉及到企業的環評違規問題。
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對環保部開展專項巡視,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方面問題較為突出。其中包括: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等環評違法違規現象大量存在;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現象突出;環評機構資質審批存在“花錢辦證”現象等。
趙章元表示,如果環評工作不正常執行,就會出現把污染企業都輕易放過關的問題。要徹底解決環評中出現的問題,需要打破當前在環評方面的利益關系?,F在相關部門正在推進環評機構和政府部門脫鉤的相關工作,將其推向市場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