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1 02:17:3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為規避樓市下行風險,中天城投(000540,SZ)疾馳在“金融資本”大騰挪這條道上。
1月19日,中天城投首次披露了“母-子”基金運作計劃。公告顯示,擬成立的母基金由該公司出資10億元,另一擬成立的關聯方虎魄基金通過收購方式擔任母基金的管理人。同時,母基金與虎魄基金共同發起設立4只子基金,重點投向產業并購、金融投資、大健康與能源領域,募資總規模可達32億元,募集期限2年。
去年以來,“PE+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模式風生水起,也引起監管層的注意。從中天城投公告來看,其核心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基金培育優質企業或項目,再實施并購重組等,讓上市公司曲線獲取標的企業相關資源,試圖彎道超車。
多位接受采訪的地產金融資深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企業依靠原生性增長已不現實,并購整合才是中國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上市房企設立PE基金相當于多了一個融資平臺,可以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子基金最高募資32億
據了解,中天城投上述母基金的暫定全名為 “中天城投集團 (上海)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資金規模為10.005億元。其中,中天城投作為有限合伙人(LP)出資10億元,公司副董事長石維國作為普通合伙人(GP)出資50萬元。
與此同步,中天城投全資子公司貴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貴陽金控)與公司高管石維國、何志良、李俊以及另外兩位非關聯自然人,成立上海虎魄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伙企業 (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虎魄基金),其中貴陽金控出資4000萬元,5位自然人共出資1000萬元。在地產金融界人士看來,這相當于是一種事業合伙人模式,可以降低基金投資的風險。
記者注意到,上述兩個步驟完成后,虎魄基金將收購母基金的GP份額,擔任該母基金及其后續所設4只子基金的基金管理人。
出乎意料的是,中天城投的“母-子”基金計劃并未投向亟需“輸血”的房地產領域,而是重點圈定并購重組、金融投資、大健康與能源投資4個大方向及相應的4只子基金,總募資20億~32億元,募資期限2年,其中單只基金規模5億~8億元。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中天城投的負債率已達88.6%。2014年底,中天城投順利完成約27億元的定增計劃,負債率降至83.2%。
重慶大學房地產MBA教育中心一位李姓資深教授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天城投的有些高管是我們的學員,他們做基金投資有一定的產業基礎,除了地產還有煤礦等資產,也是順應市場大勢。拿下南京地塊之后,中天城投基本上沒有往省外繼續拓展,他們也嗅到了當前地產擴張的風險。”
中天城投方面表示,成立上述基金是公司發展模式的探索創新,長期有助于發揮其在貴州本土的優勢,開拓大金融、大健康業務,培育優質并購標的,以形成跨越式發展模式。
永盟基金合伙人熊勇對記者表示,“未來是一個大并購的時代,現在產業并購的很多,就是利用集團資金吸引私募投資人的資金,投資人根據并購以后二級市場的股票變動獲取回報。”
挖掘新興產業投資機會
中天城投公告表示,上述母基金的產業并購子基金主要以并購重組、資產注入、股權投資、國企改制等資本運作事項為投資方向,著力于發現新興產業投資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3月,貴州省發布了國資產權改革三年行動計劃,首批集中推出128個項目,其中股權轉讓、增資擴股項目42個,建設項目86個,覆蓋了能源、建材、化工、冶金、房地產、商貿物流等行業,預計投資總額2763億元。
2014年9月,中天城投與貴陽保稅區管委會達成合作,通過獲取保稅區土地、物流項目等,率先“搶食”了國家級保稅區的政策紅利。
與設立金融投資、大健康子基金密切相關的是,中天城投已提前為此鋪好了路。早在2013年底,中天城投就參與貴州銀行增資擴股,在此之前已參股了貴陽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2014年貴陽先后出臺《貴陽市科技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發展規劃 (2014年~2017年)》以及《支持貴陽市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中天城投“趁機”連續兩次增資具有國資背景的貴陽互聯網金融產業投資公司,出資額總計6500萬元,控股比例達65%,從而間接獲取了多個金融牌照。
近來,中天城投又設立了資本金高達27億元的全資子公司貴陽金控,以此為基礎擬投資貴陽高新黔投小額貸款公司與貴州合石電子商務公司,試圖對其分別進行控股。
東方證券分析師竺勁分析認為,中天城投此次收購和設立基金事項,表明公司在向金控集團轉型過程中邁出實質性一步。
不過,以綠地為代表的地產大鱷早已而已貴州金融商機。2014年8月,綠地金控集團已落實了貴州省綠地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但按照綠地的目標,這僅是其貴州金融的第一步。未來,中天城投與外來大鱷會“貼身肉搏”還是錯位競爭抑或競合,相關人士認為,市場或許會給出一個答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