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5 01:02:4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作為“零負團費”的重災區,云南旅游亟需改革。近日,云南省旅發委主任段躍慶表示,云南已開始試點導游管理改革,試點所選的兩個州市分別為大理、西雙版納,今年5月有望將改革推向全省。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本次管理改革包括完善導游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明確導游人員歸屬;規范導游勞動用工機制;建立導游薪酬機制等。
“成立導游服務公司亦成為本次改革的路徑之一。”云南省旅發委行業管理處處長楊澄告訴記者,將嘗試以“勞務派遣”的形式與旅行社等相關企業合作,解決導游“掛靠”、無歸屬等問題。
“導游服務公司是一次有益嘗試,”北京旅游學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但并不是解決導游、零負團費的根本路徑。”此外,對于導游服務公司所需要的資源和承擔的風險、責任等,還需進一步明確。
對導游進行動態管理/
旅游資源大省云南,最近因頻頻發生的旅游丑聞受到關注。就在西雙版納“10·20”事件后,云南省似乎痛定思痛,欲以導游管理改革為突破口,進一步整治“零負團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1月8日,段躍慶向外界表示,云南省目前正在做導游方面的改革,改革方案已草擬成型。經省政府同意,2014年11月到今年4月,先在西雙版納版州、大理州試點。
段躍慶稱,云南省將從多方面入手改革:包括完善導游市場準入機制,提高門檻;明確導游人員歸宿,旅行社必須承擔一部分;規范導游勞動用工機制;建立導游薪酬機制,在導游中開展評星來確定導游薪酬,讓導游每個月有一定基本工資保障等。
西雙版納旅游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導游管理改革已啟動。根據其制定的方案,“大方向是要求旅行社與導游確定勞動關系,并確定以基本工資+補貼構成的薪酬體系。”實際上,西雙版納“10·20”事件曝出后,該州就已全面推進導游管理改革,“進一步解決好導游歸屬和利益分配問題。”上述負責人稱。
“導游管理問題復雜,此次改革也是一種探索。”云南省旅發委行業管理處處長楊澄表示,“希望總結試點經驗教訓,對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借鑒。”
一位昆明旅游業從業代表對記者表示,導游薪酬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在云南亦被提出良久,前期亦進行了一些工作,但導游掛靠旅行社、歸屬與利益分配難題依然是旅游市場的頑疾。“除了確定勞動關系、薪酬制度,還應該清理導游隊伍,”這位業內人士表示,“以昆明為例,持證導游有很大部分是兼職。不定期接待游客,除了難以適應市場,還會損壞導游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段躍慶針對上述擔憂專門提出,云南省將嚴格執行導游市場退出機制;導游證不應終生享用,對導游將進行動態管理。
考慮成立導服公司/
云南省旅發委還考慮成立導游服務公司。其大致思路是導游先與導服公司簽訂合同,由導服公司“經營”,此后公司發放勞務派遣證,導游憑此證與旅行社等按照《勞動法》簽訂市場合同,導游服務公司亦承擔相應風險與責任。
“導游服務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導游同時,也提供了導游薪酬制度改革的基礎。”楊澄告訴記者。不過,導游服務公司并非由政府牽頭成立,而是交由市場選擇,“政府只是扶持。”
現行試點的西雙版納目前對成立導游服務公司,還存在一絲顧慮,“西雙版納有導游1700名,800名專職導游由旅行社承擔,剩下的如果交由導服公司,公司風險會很大。”該州旅游局內部人士透露。
上述昆明旅游行業代表亦表示出擔憂,導服公司要有解決導游從業問題,為導游提供生活保障,以及處理事情、賠償的能力,需要一定政府資源支持。
“導服公司是一次有益嘗試,”劉思敏認為,“但并不是解決導游、‘零負團費’的根本路徑。”在其看來,作為一種職業,導游長期受制于勞動市場供求失衡,游客直奔低價的消費心理,讓旅行社“零負團費”模式雪上加霜。“強行要求旅行社養導游也難以持續,畢竟是一個市場行為。”劉思敏告訴記者。
實際上,云南省多年前就已意識到破除“零負團費”應重新構建旅行社服務價格,其中就包括建立合理的導游薪酬制度,云南省業內人士此前亦提出,應正確對待“小費”問題。“應明確重申導游不得‘索要’小費,但應鼓勵游客主動支付小費。”劉思敏同樣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