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4 00:58:4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江蘇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江蘇
南京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破冰。1月10日,南京高淳區東壩鎮和睦澗村的村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土地還可以拿到銀行進行抵押貸款。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該村443戶村民流轉給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的2146畝承包地,被當做抵押物質押給高淳農商銀行,貸到了300萬元貸款,這也是南京市第一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質押貸款。
這意味著,今后無論是承包大戶還是農業企業,在土地流轉后遭遇資金難題時,均可采用這種方式進行融資。對此,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張健教授表示,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用作抵押貸款,這給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承包大戶和農業企業提供了資金渠道,可加速農村土地流轉工作。
和睦澗村支部書記魏統田表示,東壩鎮和村里這兩年抓住南京土地綜合整治契機,說服村民把土地流轉給大戶,搞規模種植經營,讓地生錢。2014年5月,村民把2146畝承包地,流轉給東壩種植銷售有機大米已小有名氣的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南京市區鎮村聯手幫合作社連片整治這些地,以實現規模種植,增加村民土地經營收益。
由于合作社經營效益較好,2014年底之后,參與流轉的村民有的拿到近萬元的分紅,最少的也拿到兩三千元。但由于合作社種植規模大,前期需要的投入多達幾百萬元,合作社遇到了資金難題。
合作社通過很多渠道借錢,但是結果無一例外遭到拒絕,最終通過官方與高淳農商行合作,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獲得了300萬元貸款,年利率不到9%。
高淳農商銀行東壩支行行長孔國平回應,這兩年南京一直在探索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和創新,特別是高淳成為南京首個擴大三農貸款抵質押物范圍試點區后,讓他們有機會成功探索和發放南京首筆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貸款,“村民流轉給合作社的承包地流轉期限是13年,流轉交易也通過了區農村產權交易所鑒證、確認和備案,合作社拿到的土地經營權是合法穩定的,這保障了合作社和村民的土地收益權。”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土地承包經營權解決了土地流轉中的資金難題,但是從操作層面看,因受法律政策缺失等諸多因素影響,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仍然有風險。一是價值確認難,目前尚無專業性的評估機構和人員,也缺乏權威價值評估參考基準;二是變現處置難,一旦貸款的業主和大戶還不起貸款,由于目前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市場機制尚不健全,交易主體和交易機制不完善,經營權難變現,會給金融機構帶來風險。
張健表示,主管部門應該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健全土地經營權質押貸款風險分攤機制共擔風險,“可以通過將貸款加保險的方式引入土地流轉貸款中,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減少信貸風險。還可以通過財政貼息、風險補償、貼擔保費、減免稅收等多種措施,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